一、引 言
2025年10月13日
一、引 言
主题公园起源于早期的游乐园,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的射箭、狩猎、竞技等活动场所。沃尔特·迪斯尼公园成立于1955年,“主题公园”的概念正是由此提出的。在此之前,也有一些游乐设备和嘉年华公园等,但从主题和体验来说,迪斯尼是第一个主题公园。此后,该产业逐渐成为全球性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主题公园这个旅游业的新兴产物对人类社会发展而言无论在文化传播、精神文明建设还是经济发展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题公园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旅游形态快速渗透全球,美国洛杉矶迪斯尼主题公园的出现也标志着现代主题公园的诞生。在全球主题公园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旅游观光产业,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应,如华侨城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微缩景观景区等。
1990年,全球每年接待人次超过百万的大型主题公园已经有225家,游客量超过3亿人次,创造了约70亿美元的收入;2000年主题公园的数量增加了近50%,接待游客量增长近80%,收入增加了一倍[2]。全球范围内,北美仍然是最大的旅游市场,以接近50%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主题公园业的领导者[3]。而在中国,1989年9月第一家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建成开园,也由此拉开了国内主题公园发展的序幕。截至2003年,国内各类主题公园累计超过2 500个[4]。面对主题公园如此迅速地发展,全球主题公园游客规模不断扩大的现状,目前对主题公园旅游者的研究仅侧重于其满意度领域,针对主题公园旅游者不同行为特征而进行分类的研究仍然是一个较少被关注的课题。本文从主题公园旅游者行为特征入手,引入时间地理学和旅游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结合香港海洋公园案例,提出主题公园旅游者的分类模型,希望为主题公园的构建规划与目标群体定位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