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自1979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与此相适应,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从最初的8所高校发展到1999年的209所、2004年的574所,培养层次由开始时的专科、本科提升到专科、本科、硕士、博士,2010年教育部又授权第一批57所高校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简称MTA)研究生,旅游教育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最完整的学科之一。
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需求加大而又变化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无论是旅游产业部门,还是政府、事业单位都对旅游人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而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既遇到历史上少有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要又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的旅游人才成为旅游教育机构必须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的问题。有鉴于此,复旦大学旅游学系于2016年10月14—16日在光华楼西主楼举办了“旅游创新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讨论会。青年学者是我系的教学科研中坚,为促进青年学者的成长,扩大与国内旅游学研究青年同行的交流,我们还在2015年9月12—13日主办了“互联网思维下的旅游创新与发展”青年论坛。
国际学术讨论会和青年论坛,由主旨演讲、学术讲座、分组报告组成,共有来自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日本山口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育达科技大学、台湾致理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侨大学、万豪国际集团、上海春秋集团、《旅游学刊》编辑部、《旅游论坛》编辑部等数十所国内外高校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的近100位嘉宾和代表出席。国际学术讨论会和青年论坛分别就“旅游专业硕士(MTA)人才培养创新”“政府引导与旅游人才培养”“行业创新与旅游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与旅游人才培养”“教学创新与旅游人才培养”“国内外旅游教育比较研究”“互联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智慧旅游与旅游业态创新”“新丝路经济战略与旅游资源整合”等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集刊本辑将两次会议的论文合而为一,并按“旅游教育质量研究”“旅游人才培养创新研究”“旅游人才培养与产业互动研究”“青年旅游才俊的新探索”4个栏目进行分类编辑。由于会后有部分学者的论文已先行在其他杂志上发表,鉴于《复旦旅游学集刊》只刊发首发论文的惯例,特设“论点荟萃”,收录部分学者的精彩观点,以供读者分享。
“旅游创新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讨论会、“互联网思维下的旅游创新与发展”青年论坛的举办,得到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系主任黄洋、分党委书记刘金华、副系主任陈雁与孙云龙、办公室主任王国珍等领导、老师的全程关注与支持。会议筹备组与会议秘书处的吴本、郭旸、吕芳婷、王莎、乔飞等老师付出了大量辛勤劳动;旅游学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谢斐、苏卢健、崔倩、陈昊洋、丁月、黄天圆、秦越、廖敏聪、刘希敏等为会议的筹备、接待、会场记录做了大量工作;吕芳婷老师还帮助整理了“会议综述”,范彦雯老师整理了“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旅游管理硕博研究生学位论文目录(2011年6月—2017年1月)”。诸位的辛劳,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巴兆祥
2017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