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院校开设的旅游策划类课程分析
根据刘红芳(2012)[4]及本文作者对旅游院校网站和公开发表的旅游策划研究论文的分析,旅游专业的策划类课程类别繁多,从课程名称上来看,包括旅游策划学、旅游策划概论、旅游营销策划实务、旅游节事活动策划、旅游项目开发策划、旅游广告与促销策划、解说系统策划、温泉地旅游开发策划、旅游品牌策划、旅游策划应用写作等。各校是开设一门综合性的旅游策划学还是多门专项策划课程,开设何门课程,与院校的性质、师资力量以及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关。
“旅游项目策划”课程作为策划学原理在旅游项目开发中的运用,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实战型专业课程。开设同名课程的院校有四川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等。对应的教材有《旅游项目策划教程》(王庆生主编,2013年),纳入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旅游管理系列,该教材的特点是结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基础内容为旅游项目策划的原理及方法、可行性研究等,专项内容包括旅游地形象策划、旅游市场与旅游品牌营销、旅游产品策划等,这些内容在旅游策划类教科书中均有所包含。
“旅游市场营销与策划”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较为普遍开设的课程,一些院校将其设为精品课程。与项目策划不同,市场营销策划适应的专业面比较广,拓展的余地大,同时也是旅游开发规划中的核心任务。这门课程在设置上呈现三种情况:一是在旅游管理各专业开设,例如,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将该课程定位为导游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专业、涉外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适合的就业岗位与就业范围为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企业、旅游营销部门的服务岗位、销售岗位和管理岗位,内容紧密围绕培养旅游市场营销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进行设计。二是特定旅游产品的营销,例如,从《休闲旅游策划与营销》教材(王喜雪主编,2011年)的内容来看,主要适合旅行社岗位,包括产品开发与优化、旅行社的外联销售业务、旅行社的计调业务等的运行。三是将市场营销作为“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根据唐建兵(2010)[5]的研究,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的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旅游策划与规划)专业设置了“旅游规划与开发”系列课程,具体包含4门课程,“市场营销与旅游策划”是其中之一。
“旅游活动策划”课程主要是在专科层次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开设,例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将该课程设置为旅游管理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旅游策划公司策划、旅游景区策划、会展旅游企业策划、旅游节庆策划等岗位而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上述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能力。此外,一些院校将其扩展为“休闲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例如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经济与商务管理系,该课程的内容为休闲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和营销,场馆管理以及各类休闲活动策划等。
在一些开办会展专业的院校还开设“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课程。例如,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系在开创专业初期就开设该课程,并出版同名教材(郑建瑜主编,2007年),其后,范智军(2012)主编的同名教材纳入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课程规划教材。该教材以大型活动工作职能的完成为载体,设计情境,融理论于实践操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在策划类课程中的体现。
比较微观的课程是“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线路规划与设计”等课程。旅游线路设计一般是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将众多单项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形成整体旅游产品。产品组合会影响到旅游行业的众多部门,涉及线路沿途目的地饭店的客房出租率、公共交通设施及旅游汽车的利用率、旅游景点的门票收入、当地餐馆的用餐人数和旅游商品的销售额等,这些都是线路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尽管旅游线路设计是旅游中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中介又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核心产业,加之线路设计牵扯众多因素,因此无论是作为综合性的旅游策划课程的某章节的教学内容还是单独设课,旅游线路设计应该是旅游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旅游形象策划一般是旅游开发策划类课程的重要章节,由于形象策划需要特定的技术与方法,具有特定的基础理论,某些旅游院校甚至将其设置为独立的课程,例如“旅游目的地形象策略”就是浙江丽水学院旅游系的精品课程,作为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理论基础课,在本科生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之,旅游院校开设的旅游策划类课程呈现三种情形:一是开设一门综合性的旅游策划课,名称为旅游策划学或旅游策划实务等;二是开设系列策划课程,主要是与旅游开发规划相结合;三是根据师资和实际需要而设课,名目繁多,各学校具有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