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学院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上海商学院于2004年开启与酒店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最早的与单体酒店的合作到如今与三大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公司的合作,转变巨大。在学校、学生、企业三方自愿的情况下,凝结全部力量,探索经验总结如下。
1.制定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酒店与学校共同制定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融入企业文化,所有课程的设置既结合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又体现了职场岗位特点,如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财务管理等,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课程覆盖面广,避免学生视野狭窄导致难以换岗和晋升的尴尬,又考虑到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选修课包含了现代礼仪、英语等方方面面。
2.注重人才培养环节
为了更真实地还原职场环境,学校建设了酒店校内样板房实训室,引进了国际通用的一流酒店管理信息实训室、精品咖啡实训室、现代餐饮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安排大量学生实习机会,以“酒店营运管理培训生”为学生入职起点,通过酒店管理培训生、营运管理培训生、海外实习生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引导学生成长为国际品牌酒店的中坚力量;而以酒店冠名的各类院级比赛更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另外,众多与行业高管交流的机会也让学生频繁接触酒店从业人员,具有亲切感和被尊重感。
3.无缝对接的培养全流程
上海商学院的人才培养流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在校内完成课程学习,学校组织学生进酒店参观,酒店高层至学校授课,酒店参与学生所有的面试与考核,其中企业专家担任的课程占全部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超过50%;第二阶段是实践阶段,除学校实验室外,还会进行酒店现场教学,专业考试不仅设有笔试,更有操作演练直接计入成绩;第三阶段是实习阶段,实习岗位按照酒店需求以及学生意愿来进行,包括轮岗实习,酒店与学校共同参与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校还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以酒店营运管理培训生为学生入职起点,通过酒店管理培训生、营运管理培训生、海外实习生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围绕国际化酒店集团的现实需求,专门进行了酒店管理英语教学设计,开拓了海外实习基地,每年固定向马尔代夫、吉隆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派遣实习生。
4.文理兼容、丰富全面的课程设置
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课程构建是以国际化特色和本土化特点有机结合为模式,确立了文理兼容的公共基础课程群,以经济管理类为核心的学科基础课群,以服务与质量管理、营运管理、营销管理、信息管理、沟通管理为五大模块的专业基础课群,具有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系。同时,为了使学生具备酒店行业的岗位要求,将各种有关酒店职业岗位培训的课程作为教学的补充课程,以适应国际品牌酒店的入职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