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院校建构以课题为导向的梯级实训周教学实践体系探讨——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
2025年10月13日
旅游院校建构以课题为导向的梯级实训周教学实践体系探讨——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
程 冰[1]
〔摘要〕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日新月异的业态变化对旅游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训教学体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突出职业技能的前提下,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为行业所看重。本文针对当前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中广泛存在“重实习轻实训、重技能轻创新、重个人轻团队”的现状,以构建梯级实训周教学实践体系为突破口,突出课题导向,强调团队合作,做到“三接轨”,即实训周任务与行业具体需求相接轨、实训周课题设计与该学期核心课程相接轨、实训周指导老师与行业专家相接轨,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知识体系三个横向维度和行业认知、实操教学、综合实训三个纵向维度入手,探讨了结构性实训教学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 旅游院校 实训周 体系 建构
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为旅游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5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83所,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高专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 075所,开设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789所。高职高专及本科招生达到16.6万人[2]。但是,目前很多旅游院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仍存在与行业脱节的地方,特别是对旅游院校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实训教学体系,缺乏工匠精神的教育,广泛存在“重实习轻实训、重技能轻创新、重个人轻团队”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而破解这样的难题,绝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须从机制上创新,建立结构性梯级实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