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的概念探讨
对于主题公园的概念研究,早在1995年,日本学者根本佑二便认为主题公园是以特定主题创造的非日常性空间为目的的,其所有设施建设与营运管理都围绕这一主题,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娱乐空间[5]。而Daneshku则以设施层面为主题乐园定义:主题乐园是一个中心,它能提供以中心为基础的游乐设施及景观,此外,它还能提供主要的服务,诸如游乐设施,也可能有餐饮设备、零售商店、银行设备甚至住宿设备[6]。吴佩芬认为主题公园与一般传统游乐园的最大差异在于主题乐园有强烈的主题性,透过完整与细部的规划设计,让游客获得休闲与游憩体验,所有情景的塑造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而一般传统游乐园则较不注重或缺少主题气氛营造及其与游乐设施的融合[7]。保继刚从主题公园的特性出发,认为其具有特定主题,是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8]。刘连茂则认为,所谓的主题乐园是指经营者或创造者先设定多个要表达的概念后,所有有关游乐园的场馆、设施、活动表演、气氛、景观、附属设施、商品等皆是以主题为概念而塑造,使这些相关的配合元素,都能在此主题的中心思想下统一,形成一个主题概念化的游乐园地[9]。董观志提出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要的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③。稳定的游客量是主题公园经营的保障,直接关系到主题公园的经营效益[10]。Holloway认为主题公园是自然和人文资源的边际资源、信息资源与旅游经营活动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是根据一个特定主题,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集娱乐、休闲和服务等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11]。美国都市与土地研究室(The UrbanL and Institute)指出:主题乐园是一个刻意营造某种特殊气氛的娱乐场所,它可能是以某种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为主题,也可以是同时综合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其意义界定均来自其形式与概念的综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