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回顾

一、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以旅游专业本科生和高职生教学满意度差异感知为主题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还很少,仅有少数学者对教学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或是对教学满意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例如,Caza、Brower、Wayne等(2015)[5]通过观察组(70名学生)、实验组(94名学生)两届不同的本科毕业生的非对等组比较研究,认为体验式课程(Holistic、Experiential、Curriculum,HEC)毕业的学生的满意度和职业自我效能感(而不是领导者的自我效能感)整体显著提高。Roman(2014)[6]通过对204名农业科学大学的三年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确定学生的满意度和大学提供的教育活动和为学生发展方面的考虑是重要的,明确了“积极因素”有助于改善教育过程、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国内学者对教学满意度研究较多,但对高等教育旅游教学满意度,尤其是旅游本科和高职满意度感知差异研究目前尚无。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我国高校教学满意度现状及教学满意度模型构建。例如,刘慧(2011)[7]通过对10所高校的2 219份有效问卷采集,并对样本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和多重共线性等检验,在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学校形象、学生期望、质量感知、价值感知、学生满意度、学生抱怨和学生忠诚的7项一级结构变量的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模型。张蓓、林家宝(2014)[8]通过对962份有效样本资料采集,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变量的信任、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进行检验,构建了基于学生期望和学生感知质量的大学教学质量满意度研究模型。

纵观国内外现有相关成果,大多数研究停留在描述性分析层面上,研究的深度尚显不足。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本科生和高职生对教学满意度感知的差异,并提出了针对性教改对策,以期促进该研究领域的进一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