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主题的整体呈现

章节主题的整体呈现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与大卫·霍金斯(David Hawkins)这两位著名的教育家,也是瑞吉欧的贵宾,在本书的前言和短评中引导读者们进入此书。本章提供读者们相关的历史原由以及瑞吉欧的幼教系统。丽莲·凯兹(Lilian Katz)这位环绕世界旅行者,同时也是美国幼教协会(NAEYC)的前任主席,自20世纪60年代补救教育后期,开始造就她成为专业领域中的领导者,在第二章中,比较和对照瑞吉欧与美国本土教育的目标与方针。

在第二部分一开始,我们转而集中于意大利教育工作者如何检讨他们自己,这部分特别的地方在于以访谈的方式进行,这不仅能加速每一章的完成,而且访谈的方式也代表着这本书的完成是编者们与意大利的工作伙伴们长期的深度对话。

第二部分主要的章节(第三章)是与瑞吉欧·艾蜜莉亚自治幼教体系创办人罗里斯·马拉古齐的访谈记录。马拉古齐借着此书的第一版,首次完整地回顾他一生的事业与瑞吉欧这个幼教系统的历史背景。马拉古齐于1994年1月辞世,本书是为纪念他而出版的。在第二版中,我们新加入有关项目及其呈现的方式。在第四章中,瑟吉欧·斯拜吉亚利(Sergio Spaggiari),这个自治幼教体系的接班人,说明了整个体系的组织架构及运作方式。在本章中,他加入了对目前家长参与趋势以及社会高品质教育的评论。在第五章中,卡利娜·里那第(Carlina Rinaldi),这位在课程理论上第一位与马拉古齐共事的教学协同研究人员(pedagogista;pedagogical coordinator),解说了企划(progettezione)与记录的建构主义基础,特别是对此一体系的每一阶层中的观察、对谈、沟通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等的基础。提茨安娜·费列皮尼(Tiziana Filippini),其流利的英文来自当时在美国奥克拉荷马州就读高中的经验,将在第六章详细说明教学协同研究人员这个在美国并不常见的角色与其理论基础。教学协同研究人员不管在价值观、教育方针,或如何造就幼儿成为有用的人方面,都将父母与教育体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样地,维·维奇,这位早期的驻校艺术教师(atelieristi)在第七章解释工作坊(atelier)的出现如何造就了教师之间的相互支持,以及运用各种不同媒介、学习途径、沟通表达使学习能更深入。第八章是甘第尼与家长之间一段新的访谈,家长亲自验证了参与自治学校所得到的好处。

第三个部分,从理论到实务包括了作者们分析瑞吉欧·艾蜜莉亚教室实务的独特之处,这些分析来自于瑞吉欧教师们所深信的原则或实际的运作,这些章节以美国的语言风格来叙述原则以及理论架构。甘第尼在第九章叙述了瑞吉欧学习环境的设计是为了扩大社会互动的品质以及地方与瑞吉欧周遭社区之间的关系。她提醒读者,环境是可以被“阅读”的,并从中强烈地透露出我们对幼儿形象的看法。卡洛琳·爱德华兹在第十章通过录影带人种志的研究方式,研究瑞吉欧教师的行为和瑞吉欧的重要系统,描述了教师的多元化角色,就老师幼儿的实际互动的记录作出评论,帮助读者们了解教育的秘诀来自于倾听幼儿,并成为幼儿中的一员。在第十一章,凯瑟琳·史密斯(Cathleen Smith)访问了特教教学协同研究人员——依凡娜·桑茨尼(Ivana Soncini),她提供给我们特殊教育在瑞吉欧政策上与实务上的重要资料,包括了她个人和另一位北美学前特教专家的观察。巴吉·蓝金在第十二章带领读者们造访安娜·法兰克学校(Anna Frank School)所进行的长期性方案活动,由她叙述幼儿如何接受挑战,去策划并建造一个九尺高的恐龙,我们从中得知幼儿学习测量的过程,以及这项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性的意义。乔治·福尔曼与布伦达·菲弗两人在第十三章说明意大利与美国想法的融合,称为“协议式学习”(negotiated learning),以表达知识的获得并非借由接受的方式,而是经由共同建构过程中协议而得。吕蓓卡·纽在第十四章更新了有关建构论的社会基础的讨论,建构论是瑞吉欧·艾蜜莉亚所采用的教育哲学。第三部分的最后一章(第十五章)是抒情感性的一章,保尔·考夫曼(Paul Kaufman)这位影片制作人与他的工作伙伴们在瑞吉欧·艾蜜莉亚停留一个礼拜的时间,与马拉古齐畅谈,表达他对幼儿拥有创造意象能力的见解,并且拍摄幼儿探索罂粟花园的过程。这些捕捉到的镜头已成为美国公共电视——“创意精神”(The Creative Spirit)系列节目中的一部分了。

第四部分是美国作者们阐释瑞吉欧·艾蜜莉亚的观点。在第十六章一开始,约翰·尼莫(John Nimmo)以一连串的问题反省文化上的假设会蒙蔽教育工作者看见社区对幼教机构的潜在影响力,以及反思幼儿成为社区中积极的贡献者。吕蓓卡·坎托(Rebecca Kantor)与金伯利·惠特利(Kimberlee Whately)在第十七章谈论到参观过瑞吉欧·艾蜜莉亚后,如何将个人想法上的改变与见解运用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内的实验托儿所的项目课程中。安·列文与她的工作伙伴们,在第十八章叙述关于瑞吉欧在美国本土最成功、最完整翻版的历史背景和所传达的讯息,这个翻版受到爱米莉·甘贝提(Amelia Gambetti)这位在华盛顿特区的“模范幼儿学习中心”(the Model Early Learning Center)工作三年之久的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第十九章,乔治·福尔曼(George Forman)、姆因嘉·李(Moonja Lee)与其他四位来自麻州安赫斯特一所小学的教师们,将瑞吉欧·艾蜜莉亚一个著名的项目——“雨中的城市”(The City in the Rain)转变为属于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版本——“雪中的城市”(The City in the Snow)。这个新英格兰版的项目阐述了符号的循环,强调幼儿如何需要重新接触概念,以增加他们了解的广度与深度。在本章和下一章,我们可以看见美国人将瑞吉欧的原则向上提升运用在小学的阶段,爱娃·塔利尼与莱因·怀特(Lynn White)在第二十章中将个人从瑞吉欧·艾蜜莉亚所学到的,运用在伊利诺州一所小学的一年级班上,并且进行一个讨论感想的活动以及另一个有关父亲职业的项目。最后三章,话题转至与成人有关的主题,马丽·简·莫然在新罕布夏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实验托儿所与实习教师工作的当时,延伸项目教学的原则与记录的方式至大学层级(第二十一章)。布伦达·菲弗、路易斯·考德威尔与詹·菲利普(Jan Phillips)在第二十二章中报导了他们在圣路易地区运用瑞吉欧方针于专业发展与员工训练上,是一个具有野心又成功的案例。这一章节说明改变的本身需要专业性的发展计划。在实际进行中,历经一次又一次的设计而改变,计划是由同一群在实务上寻求转变的教师们长时间所设计的。最后,卡洛尔·布伦森·菲利普与苏·布莱德坎普这两位在美国华府拥有国家级专业地位的教育学者,在第二十三章讨论他们如何从瑞吉欧·艾蜜莉亚获得的幼教相关知识上成长,刺激他们重新考量自己对课程运作、专业发展和政策所持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