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与社区为模式

以家庭与社区为模式

和美国幼儿教育课程中全天上课方式相比较,瑞吉欧·艾蜜莉亚幼儿学校仿效了许多大家庭与社区的模式来规划,令人印象深刻。首先,校舍建筑比美国地区的托儿所或传统美国小学校园内的幼儿园更像一个大型的家。我所参观过的每一所瑞吉欧的幼儿学校,不论是装潢设备的品质、空间规划以及幼儿工作成果的展示,都特别吸引人,整体营造出一种舒适、温暖、愉悦的气氛以及令人感到快乐的情境;而建筑物本身包含一个所谓的广场(piazza),它在社区环境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虽然每一所学校大约有75位3~6岁的幼儿(每班约25位),教室内的生活品质有特别适合幼儿的家庭式亲密以及温馨。这些幼儿与同一位教师相处3年,3年的共同参与课程,使幼儿、教师与家长三者建立了深厚、稳固的关系,宛如大家庭或亲密小型社区中的一分子。而大多数美国的教师等到已经与家长发展出良好的亲师关系,而且与家长熟悉到能让教师坦诚地处理他们对幼儿的关心时,已经是熟悉下一班家长的时候了。在某些托儿所,混龄团体的安排比相同年龄团体更能够营造一个类似家庭气氛的环境(Katz,Evengelou,& Hartmann,1990)

在本章一开始以及本书其他章节中也会说明,大部分瑞吉欧·艾蜜莉亚幼儿的工作是以小组方式来进行的。在同一时间内,看不到给全班的正式讲授,或者要求创作相同的图片或美劳作品,但在美国的学校中却是常见到的现象,尤其是与节庆有关的作品,如情人节、万圣节以及感恩节。

在混龄团体中,自然萌发课程尤其能增强合作关系。在没有时间的压力下,更能营造不拘形式的社区气氛,而幼儿处在没有经常的干扰与一般幼儿课程中常有衔接的过渡时间的情况下,更能自由自在地工作与嬉戏。而目前大部分的幼教课程是依照固定的课程表来安排的,而且活动经常只有单一的目标,在预定的某段时间内进行活动,并在限定的几十分钟内完成。

事实上,瑞吉欧·艾蜜莉亚的幼儿在一天的团体生活内必须负责一些日常杂务,例如用餐前的餐桌摆设、餐后的整理收拾,或与厨房工作人员一起工作,共同负责美术材料的整理,增加合作生活的气氛。透过全校教职员对课程的全面参与,以及经常开会讨论所关心的事情,尤其是家长的参与,使得自治的感觉更为融洽。

责任分享、亲密关系、不具形式化以及积极参与是瑞吉欧大家庭的特色,也因此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合幼教课程的规划模式。社区由一群成员共同完成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并彼此共谋福利。虽然这样的一个模式亦有其问题存在,但与美国以工业合作模式为基础所设计的教育体制相比,社区模式的适合度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