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2:我们希望帮助幼儿学习与人相处之道,但是我们是否只将冲突当作该避免的事情之一?
就我个人的幼儿教育经验,让幼儿学习“与人相处之道”是一项大目标。帮助幼儿学会合作、分享及轮流的概念是家长们的期望,也是教师们乐见的情形;在团体生活中,是极为重要的目标与利益。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些目标与目的,但同时也有一个问题:过度强调采取温和的态度可能会导致避免任何冲突的发生。“冲突”(conflict)在这里的含意不是坚持愤怒、厌恶、暴力或憎恨,而是观点的不同和共同建构出彼此了解的机会。

图16-2 幼儿看见石狮的雕像,并且用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出这种经验
当教师加入幼儿解决问题和冲突时,他们经常支持幼儿表达出他们个人的想法与感觉(“我很生气”、“我想要”),却没有进一步协助幼儿真正地互相协商。我怀疑这样的行为反映出目前教师的考量,也就是,如果他们赞成幼儿间的协商,没错,幼儿从中可能改变、甚至丧失自己的看法,进而提出新的意见,作为合作的成果,但是,这也等于压制某位幼儿的意见。
瑞吉欧·艾蜜莉亚的所作所为却要我们将这种理性的冲突视为是一种社会事件——甚至是一种令人欣喜的过程。保拉·斯特洛兹(Paola Strozzi)——瑞吉欧的教师,建议应该让幼儿多花一些时间来讨论游戏进行的方式,然后作出决定。她说:“我相信,在试着赞同事情进行方式的过程,是令人感到快乐的。”(教师访谈记录,1990年6月14日)对于教师而言,最大问题是在课程设计中,幼儿是否有充分的自由与机会去协商,甚至争辩。在充满关怀的社区环境中,冲突是成长的来源。
以理性的态度交流意见,并从社区合作的角度来了解冲突,教师本身必须对于这些方式感到很自在。在瑞吉欧·艾蜜莉亚,我们的研究小组与戴安娜学校里所有的教师、职员、厨师、教学协同研究人员以及驻校艺术教师,进行过数次长时间的讨论(详见本书第十章)。在这些会议里,坦白说有好几次是十分激烈地讨论每个人所关心的议题,这些深入性讨论为的不仅是分享想法,同时也是寻求解决议题的方法以及达到另一个新境界的了解。他们并不期望能够从自己内部解决压力与认知上的失衡状态,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能全心投入这种互动过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