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瑞吉欧·艾蜜莉亚教育取向相结合
2025年08月11日
与瑞吉欧·艾蜜莉亚教育取向相结合
在1988年的秋天,马克斯曼都公立小学4个班级的教师决定开始进行一个长期项目,并以我们对瑞吉欧·艾蜜莉亚中多元符号教育取向的了解为基础。麻州大学的几位教育系教授拜访瑞吉欧·艾蜜莉亚学校,我们学校也在稍后成为三位瑞吉欧教育工作者造访的东道主。马克斯曼都在这一期间成为瑞吉欧的姐妹学校,彼此互相拜访。
在马克斯曼都两个项目中首先完成的一个,是根据瑞吉欧·艾蜜莉亚的项目“雨中的城市”而发展的,这个项目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巡回展览中被详细记录下来。基本上,“雨中的城市”研究城市和城市人在下雨时如何改变。项目一开始时,依循瑞吉欧·艾蜜莉亚的模式,就是让幼儿说出他们的想法:雨从哪里来?雨打在不同物体表面有什么不同的声音?城市中有哪些是因为雨而建造的?如何有效地利用雨水?
接着,当幼儿们在等待第一次下雨时,他们将自己的想法画在大张海报纸上,有些画出他们关于下雨的理论。一位5岁幼儿说:“恶魔让天空下雨。”另一位幼儿则坚持:“雨由天空中一座大机器做出来,然后跑到云里面,云里的雨太满时,雨就掉下来了!”这些画是幼儿们对雨循环的基本理论,也是他们讨论和增加理解力的舞台(见Forman,1989)。
项目持续进行了许多星期,包括了录下雨打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声音,然后将这些声音用图画出来;将课堂中讨论和画画当中产生的问题,带到城市中;画出制造雨的机器;画出整个雨水从天空、地面、水管到家中的水利系统过程;使用一系列的相片把天空的变化呈现在纸上;画出下雨前和雨中的城市;画出更多多元符号学习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