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是询问问题的舞台
2025年08月11日
呈现是询问问题的舞台
一旦进行绘画之后,利用图像的呈现方式便成为幼儿和教师发表他们个人诠释的舞台,这种策略可以确认小朋友的想法,同时小朋友也受到挑战去作更深入的思考(详见Forman,1989)。
让我们来看看一个案例。某位小朋友画了一张细致的,但是过度复杂的造雪机,这部机器利用大量现有的雪来制造出新的雪(见图19-8)。机器将雪吸入、融化、结成冰后再碾碎,最后吐出“雪”来(其实是碎冰)。以这个案例来看,最适宜的指导舞台也就是配合这位小朋友的程度。我们先以进阶的程度来询问这位小朋友对于一般机器的观点,而不是立即告诉这位小朋友去思考原料变成成品的过程。我们请这位小朋友口述图画中的过程,希望听到他描述被吸入机器中的雪的特质,以及从造雪机所产生的雪的特质。从他的描述分析,这位小朋友可能了解到他发明的是一架移雪机,而不是造雪机,了解这种“吸雪/吐雪”多余程序并不符合逻辑思考,而是属于较高层次的理解,而小朋友也逐渐了解碎冰不是真正的“雪”这个事实。由4到5位小朋友所组成的小组讨论中,这类关于目的与成效较广的问题常常变成他们所察觉到的问题。

图19-8 降雪、融化和结冰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