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划的空间设计以及学校、市镇周遭延伸的空间

建筑规划的空间设计以及学校、市镇周遭延伸的空间

一旦有了教育课程的基本哲学理念与选择后,瑞吉欧·艾蜜莉亚的教育工作者着手设计空间的安排并付诸行动。依照幼儿教育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想法与责任的理念来看,幼儿学校理想上应该是都市整合计划的一环。再者,与其将学校设置在社区的边缘地带,倒不如将其置于众人瞩目的地方,让社区的民众可以清楚地看见幼儿与教师们的生活,社区里学校的存在正代表着重视儿童与家庭权利。

每一所建筑物,不论是完全更新重建或只是就现有的建筑结构体加以整修,教学统筹人员、教师和家长一起与建筑师商议,所有即将长时间在一起工作和生活在一起的人应该共同参与每一个决定。墙面高度过高,或没有区隔,对于以合作关系和互动为重的教育取向而言,将会影响其交流的品质。事实上,提茨安娜·费列波尼曾指出,瑞吉欧·艾蜜莉亚教育工作者将空间视为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同时认为空间具有教育“内涵”,也就是包含教育性的讯息和对互动的经验以及建构式的学习产生刺激(Filippini,1990)。因此,在瑞吉欧·艾蜜莉亚,内部空间的设计倾向于将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任何事物相结合而发展。

马拉古齐在1992年与维·维奇的对谈中,曾讨论到戴安娜学校的空间设计:

在1970年,我们逐步将以前未完成的部分逐一付诸行动,有些部分早已完成:透明的墙面设计,光线、室内与户外一气呵成等等。虽然我们已经拥有“广场”,但直到我们真正生活在其中才能赋予它充分的重要性。“广场”不仅仅是教室空间的延伸,这一个场所鼓励许多不同的意见和活动,同时我们也指定其他的目的。对我们而言,它代表了意大利城市的中心,一个人们可以见面、谈天、讨论以及参与政治、生意往来、街头艺术或是抗议示威的地方。“广场”是一个讯息川流不息的地方,不论是在幼儿或成人之间,在此处所进行的意见交流会变得更有品质,幼儿与成人愈经常地在此碰面,就有愈多的点子出现。我们可以这样说:“广场”是一个想法降临和出发的地方。

针对这一项叙述,维·维奇也说明传统形式的学校也有较大的中庭设计,但是重点不是在于有没有这个空间设计,而在于如何运用这个空间。

马拉古齐:的确,大的空间常只是休憩,或者是“玩乐”的地方,因为一般在10∶00到10∶30之间,有下课休息时间。事实上没有其他的用意或目的,只是煞有其事地让幼儿们待在这个地方玩半个钟头罢了!

维·维奇:这也就是我正要说的,假如我们将中庭称之为“广场”,这表示我们对这个场地的用途有一套支持的理论。各种空间可能看起来或多或少相似,但如果空间的利用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或以教学反省为主,那么它们的重要性则大大的不同。戴安娜学校的整个空间、所有的设施及结构,是有目的地允许各类接触与交流的。

马拉古齐:“广场”也是一段通道,里头除了物品的摆设之外,幼儿也从这里走过,或随兴在此逗留。我们必须了解环境对情意、认知和语言方面的获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环境成为个人的一部分,所以任何一个成人回应幼儿或幼儿回应成人的请求,都可能因环境特质而得以顺利完成或阻挠重重。通常建筑师问道:“你们有多少学生?20还是30位?课桌椅要摆放在哪?”我们就知道这些建筑师心目中所想的学校,就是要乖乖坐下来学习的地方。对于建立一所幼儿可以站着学习和采用走动式学习的学校而言,这些建筑师简直毫无用武之地。我们必须将每一位幼儿视为是一个独特的有机体,他们需要一个属于他们个人的活动空间,可随个人的方式来活动,而我们也必须针对这种需求来设计空间,不能只用卷尺来测量建校。

img

图9-1 戴安娜学校的中庭设计——“广场”

维·维奇:建筑师与教学协同研究人员也可以合力建造一所美轮美奂的学校,但是假如在此环境任教的教师们无法反映意见,或深入了解生活在此空间的意义为何,那么什么也不会发生。这时每一个人必须回到决定空间用途的最原始的想法。例如,根据尊重幼儿的哲学理念居住于此空间,变单纯的保健为真正的养育,变与物体的互动为真正的沟通交流。倘若没有这个理念赋予生活空间一种教育经验的意义时,空间的定位就不会出现,事实上,常陷入生活经验与生活空间无法连结的危机。走进一所规划良好的幼儿学校,常发现这里面的许多事物与其正面的特色背道而驰,反而造成之间的不协调和支离破碎。(Malaguzzi & Vecchi,访谈记录,1992)

img

图9-2 下雨时,幼儿们兴奋地嬉戏着

教师们也同样重视学校周遭环境中的特殊事物,并将其视为教室空间的延伸,其中某部分课程规划是带着幼儿去探索学校所在的社区环境,或镇上的地标。一个由拉维勒塔学校进行数月之久的项目正可说明学校空间的延伸,这个项目主题是幼儿们外出探索市镇在暴风雨前后市容所产生的变化。一开始,教师与幼儿先探索没有下雨的城市是何种面貌,拍下相片,然后先对下雨时的情境作出假设。由于当年雨季来得特别晚,所以幼儿们有好几个礼拜的时间准备用来观察、收集、测量、拍照和记录下雨情形的工具或器材。在这段准备的期间,幼儿们的期望越来越大,教师与幼儿们每天到学校的屋顶阳台上观察天空的变化,因而获得许多有关云的变幻以及风向的知识。

最后,当暴风雨真正来临时,是整个经验最狂热、最兴奋的时候。幼儿们注意到人们走路速度的改变,走路的姿态,雨后的阳光反射以及积雨的路面,落在路上、车顶或树叶上的不同雨滴声。经历这场暴风雨之后,接下来是依照瑞吉欧·艾蜜莉亚的惯例,幼儿们投入从不同角度的呈现活动中。如此一来,带来了更深入的问题、假设和探索活动,这些都由教师以及驻校艺术教师完整地记录下来。最后,整个探索活动被命名为“雨中的城市”,同时也成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展览的一部分,而且告诉了我们许多方式都可使幼儿熟悉的城市空间变成活动目标的伸展台,可进行具建设性的探索(REG-GIO CHILDREN,S.r.l.,1987,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