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师资教育的项目取向架构(PAFTE)是融入一个开始的教学方法课程,在16周的学期制中分成三个阶段:认识环境、应用和诠释。
认识环境阶段是一个基础,且持续了前5个星期,预备教师(大学生)随机分组,并有机会让他们熟悉彼此、教室里的幼儿和项目运用的逻辑原理。《探索孩子心灵世界: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务》(Katz & Chard,1989)和《教学的建构式取向》(Enquiring Teachers Enquiring Leaners: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for Teaching—Fosnot,1989)这两本书为项目和建构式教学作了基本介绍,而《儿童的一百种语言》(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Edwards,Gandini,& Forman,1993)第一版则描述应用项目与建构式教学下的学习情境。因为预备教师一星期实习一次,而幼儿每星期只来3到4次,一个教学小组包括3至4位教师,整个学期负责同一组3至5岁幼儿的教学活动。
时间的安排让同一组的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外单独开会,或与教学辅导教师一起开会,课堂的讲授着重在项目的应用与指导,前一学期的学员们使用录影带和记录看板为辅助,叙述方案工作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提供项目实施和建构式教学有用的讯息给这些预备教师,帮助他们在学期的第六至第七个星期开始进行项目教学。
应用的阶段持续约6周的时间,教学小组实施他们的项目设计,借由深度投入幼儿的游戏、对话和问题中,他们决定好项目的主题。然而,对于如何开始项目活动,小组里的领导教师应该如何开始,他们常常感到焦虑。小组领导教师在轮值的当天,会利用项目进行的过程,辅导小组预备下一位教师。
预备教师被期望能发展教学技巧和概念上、理论上的了解,以引导他们的实务过程,每一段教学过程都录影及录音,预备教师可以获得书面的回应。这种具有建设性的批评,目的在使每一位教师注意发展个人使用更专门的教学工具之能力,并且让辅导教师给与个别指导。评估学员的标准是以多达40种不同的技巧与技术为基础,内容包括“脸部表情与肢体语言”等等,其中一位说道:
我很感激能立即得到他人的回馈,有时候,我会看着这些回馈,然后问自己:为何我要这样做?或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的意见成为我修正我个人方法的重心。
除此之外,师资培训教师会解说一个特殊活动是否能在一个项目突然萌发的情境中产生意义(Moran,1997)。
预备教师被鼓励去做录音、誊写等工作,并且分析不同的记录,他们开始把上课用的小记事簿以及笔记本放在一边,利用录音机、相机和一整袋幼儿以前的作品,他们较喜欢利用记录来决定每日或每星期项目的下一个步骤,和改进个人教学技巧的根据。
最后,诠释的核心阶段超过3个星期,预备教师制作记录看板,并且将他们的分析呈现在其他同事面前,并以较不正式的方式传达给家长。他们为幼儿和他们自己准备口头报告,试着去分析在项目活动期间所发生的事情,例如,小组经常以较适合的方式诠释,以便成功地掌握任何在幼儿身上发现的发展迹象,同时材料的使用也提供幼儿对于概念的表现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