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幼儿学习中心(MELC)的教育理论
MELC的教学以三个教育理论为基础,第一个是由皮亚杰首先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t theory),这是目前为所有实证研究学者所支持,以证实皮亚杰传奇的理论之一。这个理论主张人类从与环境的直接互动中,建构他们的知识,而此互动也建立了雷斯妮(Resnick)(1985)所称的“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的基础。根据雷斯妮的解释,学习和思考不是我们脑中原有的一套技巧,而是在一个特殊情境下隐现的活动,也就是说,当我们通过与人、物体、符号和想法互动时,我们就建构了一种适合当时情境的思考方式。这个转变是一生的,我们获得的是一连串为适应新环境所产生的适应反应,一个愈能适应环境的人,就能愈快进入一个新环境。
第二个理论是由苏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t theory)。这个理论认为我们从与其他人相互产生复杂的关系中,互相建立智慧,社会建构主义对瑞吉欧·艾蜜莉亚幼儿教学的哲学思想与实务而言,是非常基本的要素(见本书第十四章),它同时也能运用在费厄斯坦(Reuven Feuerstein)(1979,1980)“中介性学习经验”(mediated learning experience)的教育理论上,而这个理论现为世界上众多的人们所使用。
根据“中介性学习经验”的理论,直接的经验仍不够让幼儿学习到知识,它必须居中传达,以使幼儿了解意义、意图、目的及远大的目标以及其他方面的经验。依此理论及基础的教育方法,包括帮助幼儿建构察觉他们自己的思考过程、将计划的过程内化、精确行动、作比较和结合、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以及实行其他基本的认知过程。
第三个理论是由加德纳(1993)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这个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有七大领域,包括逻辑数学、语言、音乐、肢体—动觉、空间、人际关系和内省智慧。每个人的学习进程有所不同,主张教育学者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非将他们单一化。加德纳认为幼儿在5岁前,就已经对整个世界的七个智慧领域发展出一套健全的理论,老师应该帮助他们渐渐地发挥这些理论,尽可能接近专家对世界了解的程度(Gardner,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