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将争论变成假设的测试
5月底的某个上午9点12分(研究小组拍摄于1990年),教师劳拉与6位5岁大的幼儿们围坐在工作坊外小房间的小桌子旁,这一小组的师生正在进行一个项目活动,内容是要准备一本有关学校介绍的“指导手册”,这些“指导手册”将寄给秋天时即将进入戴安娜学校就读的小朋友。这一小组的3位男孩与3位女孩已经决定在这一本受欢迎的小册子里,加入如何找到工作坊的位置与方向。
但是如何说明这些指示方向呢?在先前的讨论中,一位叫做朱丽叶的小女孩曾经建议,因为小小孩不会阅读,所以应该用画图的方式。但是一位叫做西维奥的孩子却主张小小孩所说的话和大小孩不同,所以应该用3岁小孩涂鸦的方式画出3岁小小孩所说的语言。这一主张却引起其他孩子的强烈反对,认为一张涂鸦的画是不可以的。
劳拉便做了一个建设性的建议,那就是孩子画出两种图画,然后看看哪一张图画效果比较好。所以在昨天的讨论结束后,孩子们画好了两张图片。西维奥画出他所提议的涂鸦画,而朱丽叶则画了一位小朋友在工作坊隔壁小房间玩录影机的情景。为了测试哪一张图画的说明效果较佳,小组内的6位小朋友提议到每一间小班教室去询问小班小朋友们的意见,“你比较喜欢哪一张?你看得懂这张画吗?”小组内的另一位女孩克里斯蒂娜注意到他们应该把图画给相同人数的男孩与女孩看,因为女孩们比较了解朱丽叶的图画,然而男孩们则比较看得懂西维奥的画。
因此,9点18分,我们看见6位5岁大的孩子由教师劳拉带头,站在全校所有3岁小朋友所围成的圆圈前面,保拉与朱丽叶·诺塔利两位教师也在场。我们可以留意教师们如何通力合作,通过想法的比较来让这个有趣的难题获得解决,以及教师劳拉如何在未引人注意的情况下不伤害到幼儿之间彼此的感情,反而培养西维奥的潜在感受。
劳拉老师告诉这些3岁的小朋友:“我们有一个大大的麻烦。”朱丽叶这位小女孩开始说明为什么他们需要找出哪一张图画比较适合3岁的小朋友,劳拉站在朱丽叶身旁再重复一遍刚才所说的重点,然后诺塔利教师也再次对她班上的3岁孩子说明重点。她说完后,3岁的小朋友都有一个初步的意见了。
劳拉带领着这6位5岁大的孩子进行下一个计划,然后,在教师的协助之下,孩子们已经做好准备:西维奥与朱丽叶两位小朋友站在前面,很兴奋地拿着他们的图画。劳拉告诉他们,3岁小朋友就要开始仔细看看这两张图画中的哪一张说明效果比较好,做完决定后,小朋友便站到拿着图片的西维奥与朱丽叶两位小朋友的后面,而小组其他的4位幼儿则站在整个圆圈的右方,他们的工作便是看看哪一个队伍比较长。
诺塔利让小朋友一个一个有顺序地进行评选的工作,一位小男孩往前仔细看完这两幅图片后,指了指西维奥,然后教师便带他走到西维奥的后面去排队。另外一个小朋友看完后,指了朱丽叶的图画,然后便走回自己的位子坐下来了,不过老师提醒他要排在朱丽叶的后面。下一位小朋友也选了朱丽叶的图画,并正确地走到朱丽叶的后面,就这样顺利地进行下去。现在,每个幼幼班小朋友都知道投票的进行方式,一个小男孩选择西维奥,另外4位小朋友选择朱丽叶,并站在她的后方。
此时,劳拉已知结果如何,并决定临时介入,便对孩子宣布:“小朋友,你们做得很棒!”再对小组的组员说:“小朋友,这是选择涂鸦画的队伍,这是选择另一幅图片的队伍,你们认为哪一队比较长呢?”小组们都指向朱丽叶的队伍。
现在已经9点26分了,劳拉弯下身来与西维奥单独谈话,说完后,便宣布:“好了!谢谢各位小朋友的帮忙。我们回教室了。”
当这群5岁幼儿回到自己的教室坐下后,他们开始讨论在手册中画一幅学校的地图,每位小朋友,包括西维奥在内,似乎都十分高兴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