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教育创新——积极面对教育实际,注重实践创新与理论探究,这是基础教育最优秀的真理品质
创新是党取得的具有根本性与指导性的宝贵经验,深刻揭示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思想密码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内在逻辑。积极面对社会现实,深入开展基础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是推动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植根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创生新的教育理论,实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和交互生成,共同成为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的新要求。
1.创新中小学思政教育新模式。基础教育系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建章立制、师资队伍、教学改革、家校协同、红色教育等重点,注重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点面结合、凸显特色,努力探索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着力构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工作新生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精心做好思政课建设整体设计。省教育厅先后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与《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注重“谋大局、议思政、上讲堂、推发展”,从顶层设计上做好思政课建设谋划。二是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源头供给,建立思政课教师常态化补充机制。2021年,通过实施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等方式培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1400名,公开招聘补充思政课教师1200名,确保全省初中、高中专职思政课教师配足配齐。三是努力推进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在做细做实思政课建设“规定动作”的同时,大力推进系列“创新动作”。联合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相关的思政教材。四是勠力打造思政育人特色品牌。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持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研学活动和“红色、绿色、古色”三项文化教育活动,在研学实践中增强思政课实践育人成效。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在中小学校组织开展11项宣传教育活动,采用线上答题与现场竞答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开展“全省中小学生共答一套红色文化题”活动,线下开展校、县、市、省四级“党史暨红色文化知识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比学,在全省掀起学习“四史”知识新热潮。
2.红色文化教育不断创新。江西红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八一精神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通过提炼本土化红色经典,省教育厅联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编写了全国首套“红色文化”系列地方教材,力求从教材上正方向、在课程设置中保质量、在活动中促成效,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双平台模式厚植爱国主义基因,凸显红色文化。省教育厅先后组织了3期“红色文化”师资培训班,培训教师600名,同时远程培训中小学、幼儿园“红色文化”任课教师3万名。2020年9月起,中小学“红色文化”课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同步开展线上教学,选聘优秀教师线上主讲,任课教师在当地课堂作辅导解读。线下有教材,线上课程丰富多彩,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2021年12月,省教育厅举办的大中小学红色文化课程教学比赛在南昌师范学院举行,本次红色文化教学比赛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说课,由执教教师现场临时抽签确定说课单元,分学段按30%的比例晋级;二是现场教学,来自全省271名优秀教师参加本次赛事角逐,取得良好效果。
3.面对疫情创新育人方式。庚子之春,新冠来袭。面对肆虐的疫情,基础教育系统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探索创新,开展线上教育教学。2020年3月,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菊娇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视频会上介绍了江西教育面对疫情所进行的教育创新:一是开通“赣教云”网络平台功能,推送疫情防控知识、艺术欣赏和具有江西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等内容,保障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两不误”;二是积极协调广电有线电视和江西电信、移动、联通网络电视共120个电视频道同时播出线上课程,有效解决网络“卡堵”问题,保障稳定播出和全体收看“两到位”。全省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创新育人方式,确保疫情期间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
4.全省学生同上战“疫”课。2020年3月开始,省教育厅推出“同上一堂战‘疫’课”课程。江西有千万大中小学生通过人民智云、咪咕视频客户端以及人民网江西频道、强赣排行榜等微信公众号平台集中在线观看。疫情期间,全省学生“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成为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把课堂搬到互联网,“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之后,全省各地中小学对思政课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探索。临川二中的《才乡清兰》校刊还做了“战疫”特刊,介绍抗“疫”先锋与线上战“疫”,为疫情期间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