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职责必须进一步到位
自第五次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不少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政策,但在科学履行教育职责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到位。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1.党对基础教育的领导亟待加强。推进“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深化校长负责制的创新举措,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制度性革新,从中小学党组织核心地位、校长履职、学校内部权力制衡等方面赋予学校体制改革新的内涵与外延,对现实的教育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调研情况看,有些地方还在持观望态度。对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与教师发展中心的领导干部,要加强教育培训,切实加强党组织对基础教育的领导,要让管教育的人真正懂教育,明确领导责任,尊重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建章立制推进民主治理,优化教育生态,回归教育属性。对于违背教育规律、教师发展规律的行为要及时纠正。
2.“三个优先”的教育政策有待落实。新时代创造性的“三个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即“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有待于全面落实到位。一是规划建设优先安排教育与房地产追求高利润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调研中发现城区中还有高楼林立之间地盘奇小,有被高楼压倒之势的人满为患的学校,而且周边没有发展的空间。二是基础教育资源短缺与投入不足的矛盾依然难以解决。基础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其投入主要依赖政府财政。但受城镇化进程加速及生育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城区学位资源和教师资源供给压力不断增大,受财政及人事编制诸多刚性约束,“两个只增不减”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目标受到挑战,教育投入缺口依然较大。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导致基础教育投入的“马太效应”依然存在,弱势地区的政策倾斜和转移支付力度不够,造成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分配不平衡。三是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在有些地方依然难以落实到位。我省的基础教育学校的师生比偏低。根据江西省教育评估监测研究院与南昌师范学院教育评估院所做的普通高中教师队伍与幼儿教师队伍状况专项监测,可以看出江西教师数量缺口较大。《2021年江西省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状况专项监测结果研究报告》显示,普通高中师生比与全国平均数还有较大差距。2016年至2020年生师比分别为17.2、17.35、17.26、17.45、16.94,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3.55、3.96、4.16、4.46、4.04。如按2020年全国平均生师比计算,我省高中专任教师数量缺少2.04万名,约占2020年高中专任教师总数的31%。《2021年江西省幼儿教师队伍状况专项监测研究报告》显示,有编制的幼儿教师比例非常小,且相对集中在公办园。参与监测的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只占17.7%。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农村幼儿园有编制的教师为10.1%,公办园在编教师为33.5%。非普惠性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中非在编教师分别占97.9%和97.2%。
3.政府与相关部门职责有待进一步到位。学校不是万能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政府应统筹教育行政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共同承担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形成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合力。学校教育涉及许多方面,公共行政由管理走向治理,标志着行政价值与范式由工具理性向以人为本转变。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办学理应成为学校的事情,但传统的“大一统”管理让学校成为办学的“局外人”,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不得已为各类名目繁多的创建和达标评比让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学校管得过多过细,涉及学校发展的人权、财权、事权无法落实。调研发现,有些校长对教师的调入与调出事先根本不知情,就连学生的正常转学都要由教育行政主要领导甚至县区分管领导直至主要领导同意才能办理,学校主体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导致中小学校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主体作用难以保证,教师工作积极性难以激发。只有当教育从传统的管理走向现代治理,让教师回归课堂、让校长回归治学、让学生回归学习,教育高质量发展才有可能实现。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致力于解决当前中小学校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的困境,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将涉及学校发展的人权、财权、事权还给学校,进一步落实学校教育教学自主权,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并落实到位,真正做到各负其责、齐心助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