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1.城乡初中学校布局结构趋向合理。近年来,全省农村初中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学校基础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乡村教育全面提升。为适应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优化农村中学布局,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推进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加强乡镇初中建设,努力实现县域内初中教育学校合理布局,基本形成满足适龄少年就近入学需求的学校布局结构。

2.初中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根据城乡学校统一的《江西省普通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规划”,组织实施“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2019年以来,全省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取得成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加大,推进农村学校周转房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施“全面改薄”,累计投入资金291.06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15816所,竣工面积1932.29万平方米,完成设施设备购置学校15510所;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累计投入资金87.84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793所,校园校舍建设面积409.37万平方米,完成设施设备购置学校2258所。80%以上学校的校园、校舍、体育运动场馆、安全设施、卫生设施、寄宿设施、教学仪器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和班额等达到省定标准,学校之间无明显差异。在2020年国务院对江西省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江西“教育社会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三。

3.校舍基本达到国家抗震设防标准。全省初中学校开展抗震加固和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全省所有学校和教学点无D级危房,校舍基本达到国家抗震设防标准。

4.“建管提督”推进大班额“瘦身”。“大班额”问题一度成为困扰全省初中教育发展的“顽疾”,对此,我省高度重视,合理制定“大班额”化解五年专项规划,举全省之力,从“建”(大投入推动城区学校扩容建设)、“管”(大力度推行招生规范管理)、“提”(大手笔推进学校提质增效)、“督”(大气魄创新教育督政体系)多方位发力,出实招硬招,打出“组合拳”,展开了一场历时五年的化解“大班额”现象攻坚战,全省大班额全面“瘦身”。截至2020年底,全省大班额比例下降明显,达到国家要求大班额控制在5%的要求。2021年,南昌市实施《南昌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共竣工项目12个,新增校园用地面积26.4万平方米、普通班级数402个,南昌市在2021年圆满完成大班额化解五年规划任务,全市大班额下降到3%以内,超大班额现象完全消除,标准班额占比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