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普职融合相关政策和制度
出台更完善细化的普职融合政策。普职融合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虽然教育部和省政府已经联合颁布了《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南昌市教育局2021年5月印发了《关于推进高中阶段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但目前相关的普职融合政策多停留在政策提倡阶段,很多方面还是空白,如在普职融合过程中的课程设置和互选、“双师型”教师培养、学分互认以及学籍转换怎么操作等,许多地方在推进普职融合工作中因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见而导致实施动力不足。因此,要出台一些更具指导性、操作性的政策,为普职融合改革提供指引和动力,以此来促进学生横向和纵向甚至跨界的流动,有效保证普职融合的推进。
建立与普职融合相匹配的国家资格框架。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包括普通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以及高等教育资格证书在内的规范资格框架,根据学习量和难度水平对不同的资格等级进行划分和标示,搭建了可等值、可对比、可沟通、可衔接的桥梁。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建立相应的资格框架体系,形成全国统一的管理架构和标准,在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学历与资格证书之间搭建起可比较、可沟通的通道,使不同教育类型的学习成果都能在同一个框架之中实现等值等价,为学习者依据原有学习成果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自由转换奠定基础。
建立统一的学分管理制度。这是普通高中、中职和高等学校之间开展融合的前提,也是学生学籍互转、学分互认的基础。普职融合的育人模式,需要更加全面、系统的学分管理制度。为此,首先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内部建立学分互认互通机制,支持学生校内课程互选,实现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同时,构建普通高中、中职之间的学分互认互通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之间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实现学生学习成果和学分的自动转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也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
完善高职分类考试,发挥评价导向作用。我省在2021年开展了“职教高考”改革,创建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制度。以“文化考试分档合格、技能成绩排序录取”为原则,科学设置符合不同专业大类特点的“职教高考”职业技能考试科目群,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录取办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自主选择参加普通高考或职教高考。这是《江西省职教高考实施方案(试行)》的核心内容,建议尽快推出,在制度上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和实施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更多职业学校毕业生,建立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升学的通道,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