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必须持续改善

(二)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必须持续改善

城镇挤,乡村弱,校际差距较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教育结构性失衡问题的突出,初中教育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凸显。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区“梯度化”集中、“结构性”增长、“井喷式”发展,城区对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的虹吸效应给农村地区的学校带来巨大的冲击,导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异系数依然较大。

表2-3-3:江西省部分市县初中教育学校校际差异系数表

资料来源:各个地级市、县市区教育官方网站。

表2-3-3显示,2021年江西省部分市县的初中教育的学校校际差异系数均在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值0.55以下,但是根据每项的差异系数值可以发现我省的学校标准化建设及区域、城乡之间的差距存在较多弊端。除临川区、上高县、贵溪县、南昌县外,其他市区的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差异系数均在0.5以上,江西省需加大教学及辅助用房、体育运动场馆经费投入,加强各场馆的建设力度,促进初中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及计算机的配备差异系数相差明显,加大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设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各市区差异系数相差大,高学历教师的比重偏低,低于全国9.12个百分点和低于中部地区3.76个百分点,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优化和高学历教师招考招录仍需推进。

近年来江西省义务教育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高级职称教师增加缓慢,每百名学生拥有的中级以上的教师数一直偏低,2020年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的中级以上教师数为3.82人,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0.88人,在全国的排名位次靠后,2020年列全国第29位,江西省初中教育生均拥有中级以上教师数持续偏低,高水平教师的培养需着力加强。图书册数及师生比情况较好,但西湖区、贵溪县的师生比不理想。县域内初中教育师资力量在学校之间配置的不均衡,是导致教育差距的关键因素。“双减”政策强调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与素质教育提升,为改善乡村师资配置和提升音体美教师地位带来契机。未来应借力“双减”政策要求,科学推进教师轮岗并从教师招聘入口优化供求关系,以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切实推进“五育”并举,推动各学科师资均衡发展。全省各市县区应加强落实综合差异系数的监测,促进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大力推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