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生活教育,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发展
“办好特殊教育”是党对新时代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孩子学会生活。特殊孩子跟正常孩子不一样,所以特殊教育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特殊儿童为本,根据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指导他们认知生活、学会生活、学会劳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发展。党中央把劳动教育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深刻理解新时代背景。在对待特殊学生的教育上,我们可以学习赣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做法。该校举办了四届“生活小达人 技能大比拼”培智学生生活技能比赛活动,比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段、分项目进行:低年段学生举行挑豆子、扣衣扣比赛;中年段学生举行剥毛豆、穿衣服比赛;高年段举行剥蒜、叠被子比赛。同时,低中高段学生均可参加趣味黏土和棉花糖制作。活动旨在提高特殊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这不仅提高了残疾儿童少年的生活技能,还实现了师生共同进步的良好愿望,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生活、逐渐走向社会。还可以学习南昌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做法,该校实施一系列的特色教育行动,努力将素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创新学校素质教育的思路、形式与方法,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使该校具备了发展聋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条件,逐步形成了以语训、刺绣、美术、书法、体育、律动、微机等为主的特色课程。还可以学习宜春市上高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做法,该校针对特殊儿童少年特点相继开办了刺绣、美容、缝纫、家政等特色素质教育课,培养特殊儿童少年的生存技能。还可以学习上饶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做法,该校着眼于残疾儿童少年的未来发展,打造了“特教+职教”双育人模式,构建起“文化+特色+技能”的特教课程体系,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掌握一技之长,把职业技能教育纳入常规课程体系,面向初中以上特殊学生开设汽车美容、蛋糕面点、热饮冷饮、服装缝纫、茶艺花艺、工艺美术等职业技能课程,为特殊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各校通过加强职业技能的渗透教育,让残疾儿童少年习得一技之长,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参与社会的竞争,同时有效地丰富了特殊教育课程体系。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及特殊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可以建章立制,实行目标管理,把生活教育、劳动教育作为评估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把生活教育、劳动教育贯穿在整个特殊教育课程当中,通过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为培养特殊儿童少年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及进一步学习技能打下基础,提高特殊儿童少年独立生活的能力,矫正和补偿他们的心理、生理缺陷,使他们的肢体得到锻炼,促进身心发展,为将来成为一位对社会有价值的合格劳动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钟添生,南昌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肖勇,南昌市盲童学校校长,高级教师;秦文英,南昌市培智学校校长,一级教师;李芳芳,南昌市盲童学校党政办主任,一级教师;娄爱清,南昌市培智学校教师,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