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机制为支撑,创新特殊教育学校科学管理

(五)以制度机制为支撑,创新特殊教育学校科学管理

教育制度包括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以来,条件保障更加完善,办学条件大面积改善,制度建设更加健全。我省与多部门协作联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制度,加强家校融合机制创新,推进随班就读及送教上门工作稳步前进,保障特殊儿童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共同推进我省教育发展机制,促进特殊教育快速发展。一是改进特殊教育管理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组织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障条件和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特殊教育仍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要求各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特殊教育规律,以适宜融合为目标,按照拓展学段服务、推进融合教育、提升支撑能力的基本思路,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切实增强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福祉,努力使残疾儿童少年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二是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按照“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要求,统筹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给无法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为每一个特殊儿童量身制定个别化计划,设计教学康复内容,指导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南昌市培智学校坚持“因人差异、多元发展”的原则,实施因人制宜、分类教学、潜能开发的教学手段,对于上学有困难的特殊学生,学校采取送教上门服务,给每位残疾儿童配备了两位送教上门教师,每月开展不少于4课时送教上门活动。送教教师在了解家长的愿望与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精心准备教育服务课程,帮助他们提高智力和肢体活动能力,确保每一位残疾儿童享受教育公平。三是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家校合作机制是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整合的一种教育方式,对特殊儿童生活学习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学校一方面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到校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对家长现场指导,科学规范家校合作活动,针对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提供有效的沟通交流。另外,利用家长会、教学开放日、助残日、六一儿童节活动等方式,实现家校合作的深度融合,探讨特殊儿童当前发展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制定规划;疫情停课期间,特殊儿童居家学习,教师通过企业微信、钉钉等APP,与儿童经常联系,及时了解特殊儿童动态,对特殊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四是健全教育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为兑现这一庄严承诺,我省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并首创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助力我省教育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和助学政策,资助政策工作全面化、规范化,每学期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督察暗访,以查阅资料、入户调查、交流座谈、实地核查的方式,努力推动贫困户残疾子女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资助的全覆盖,确保各学段特殊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当前,我省特殊教育学校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为重点,坚持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不动摇,创新工作方式,推进资助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使用建档立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做好相关数据比对工作,做到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标准最高档、项目可叠加、结果全告知,确保特殊儿童资助资金的按时发放,促进特殊教育学校的健康发展。五是夯实“喘息式”托养暖心驿站服务。南昌市培智学校“喘息式”临时托养暖心驿站服务项目已步入第三个年头。其间,为不少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孩童及其亲友提供应急照料、康复训练及心理疏导,让特殊家庭的家长实现短暂地喘口气、放个假。南昌市培智学校开展升级托养服务,以日间陪护为基础,融入各类音乐治疗和康复教学项目,如二胡、非洲鼓,像这些音乐游戏治疗课程不仅可以对残疾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还可以帮助家长、志愿者调节情绪,迅速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以缓解躯体的应激状态,解除心理压力,提升自我疗愈的能力。学校“喘息式”临时托养服务丰富的托养项目,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获得了家长的高度好评。

经过全省特殊教育人的共同努力,近几年在全国的各种竞赛中,我省教师与学生都获得了诸多奖项。2020年12月3日是第29个国际残疾人日,我省抚州市临川区特殊教育学校陈梦欣、上饶市婺源县特殊教育学校洪春华、赣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黄蕾、丰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徐国凤四位教师荣获“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全国100名优秀教师获奖)。2021年7月,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主办的首届“傅利叶”杯全国特殊儿童绘画大赛评选结果揭晓,我省10件作品斩获奖项。其中一等奖1件、三等奖2件、优秀奖3件、最具潜力奖4件,获奖率达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