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初中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强化

1.提高初中学校教师准入制度门槛。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在教师资格认定的笔试与面试中适当提高了要求。在每年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时,严格控制教师准入制度,对于笔试与面试的通过率有了明确要求。根据学校人员配备结构情况,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全省教师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择优录取。表2-3-1显示,全省初中专任教师的本科学历由2016年的71.84%提高到2021年的81%,教师队伍里本科学历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2.初中学校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江西省逐步加大了初中学校的教师供给,初中专任教师总量不断扩大,实施农村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表2-3-1显示,全省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逐年稳步增加,2021年比2016年增加专任教师31450名,五年增长了26.31%。其中,鹰潭、赣州、吉安的初中教师数量增长快。全省各地采取相关政策,按照省编办的要求不断增加教师数量。2020年,抚州市崇仁县通过全省统招、外地教师回原籍、三定向、三支一扶、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新教师214人,进一步充实了师资力量,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虽然我省近五年的初中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生师比还是由2016年的15.08∶1下降为2021年的14.33∶1。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初中师资不足的困难。

3.初中学校专任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近年来,全省初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江西省十年来“国培计划”持续实施,投入专项经费近10亿元,培训基础教育教师近百万人次,为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常态化,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规模的“国培计划”实践提高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教师培训活动的专业化进程。按照教育部的统一布置规划,由“示范引领”到“培养种子”,由“雪中送炭、聚焦乡村”到“脱贫攻坚、服务大局”,由“促进改革”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由“集中培训”到“送教下乡、混合研修”,从“项目主导”到“分层分类、分岗分科”培训,圆满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国培计划”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和体现。每五年一周期的360学时的全员培训,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4.教师编制采取动态管理有效机制。为破解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流动性差、城乡教育资源“两极分化”问题,深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省各地采取了教师编制“动态管理”的有效机制,并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保障边远地区的编制。抚州市率先在全市实施城乡统一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动态平衡区域之间编制2000多个。2020年,鹰潭市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探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不断盘活教师编制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双向有序流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在江西省率先实现了教师去校籍化管理,并成为全省第一个全域一体实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的设区市。全省各地积极探索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有效机制,促使教师使用率不断提升,促使初中学校均衡发展。全省各地不断推动初中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5.送教下乡与轮岗制度助推均衡发展。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送教下乡,助力乡村教育的活动,如赣州市教科所组织赣州市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赴于都县车溪乡开展了“送教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各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下乡,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助推“双减”落地,提高课堂效率,如赣州市初中语文封义珑名师工作室送教安远。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优秀校长、教师定期交流,交流轮岗校长、教师1万余人,抚州市率先实施初中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市5063名校长、教师奔赴农村教学一线,培训乡村教师1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