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视为一个经济问题,忽略了其文化属性
之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普遍采用的集中办学方式使得乡村教育日益摒弃乡村经验,一味地向城市化、抽象化、普遍化进发,这势必导致乡村社会逐渐走向一种单面社会,给社会带来一定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在村落中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组织,对于连接农民与国家,它的象征意义亦非常重大。乡村学校的撤并,意味着国家权力从村落中退出,这对于农民国家观念的培养也是不利的。事实上,在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村学校就是农村文化与技术生产基地、扩散地和精神文化家园。农村学校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先进文化的存在。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中心,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村民、学校和乡村文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乡村社会。农村教育在特定的农村文化背景下有着特殊的价值,如果简单粗暴地将农村教育与当地文化剥离,那么乡村教育会因失去乡村文化这片土壤而失去生命力,乡村文化也会因为失去了乡村教育这个传承路径而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