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保障

(四)强化四个保障

1.政策保障。在目前没有专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对新兴起的“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领域进行政策规定,就课后服务的属性、主体、功能、条件保障、安全责任、效果评价等作出明确规定,为课后服务的有效实施提供政策依据。

2.组织保障。加强党对“双减”工作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应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双减”工作落实落细。

3.条件保障。以智慧教育赋能教育。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启动,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会大大促进教育的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内容重构、模式重建,课后服务从实施到管理都需要适应这一趋势。未来,数据素养将会同“三字一画一话”共同构成教师的基本功。

4.评价保障。评价是一根“指挥棒”,它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行为。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

(叶存洪,南昌师范学院江西教育评估院教授;占莉莉,南昌师范学院江西教育评估院讲师)

【参考文献】

[1][2][3]褚宏启.“双减”要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J].中小学管理,2022(1):61,61,62.

[4][9]代薇,谢静,崔晓楠.赋权与增能: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减负增效”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3):36.

[5][8]褚宏启.以多元共治推进“双减”工作[J].中小学管理,2022(4):61.

[6]储朝晖.“双减”背景下,教师如何提质增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5):6.

[7]俞正强.校内减负需要什么样的校长老师[J].人民教育,2022(2):57.

[10]《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