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惯性影响

2.应试教育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惯性影响

首先,各级各类主体开展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差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受专业、学历及认识的限制,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把小学故事教学、初中实践体验教学和高中政治认同教学的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任务,思政课教学中仍坚持以“智育”为主、以知识灌输为重,忽略德育教育与价值引导,不注重从新的发展要求中整合各学段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为报告的口号或者传达的文件。其次,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体能力有待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与学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在小学阶段开展启蒙性学习、初中阶段开展体验性学习、高中阶段开展常识性学习。但由于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压力或条件制约,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各个主体的能力有差异,而各主体的学习、消化、吸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不能从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或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来强化能力。再次,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中本土资源开发不显著。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五爱”为主线。思政课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来分阶段设计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与递进。但在实践中,围绕重点和主线而优化教育内容的主动性不足,直接导致本土资源开发不显著,思政课教学缺乏亲和力、针对性。最后,中小学思政课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亟需改进。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指导,激活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是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还以理论式的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对话式、互动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缺乏有效衔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相互补充匮乏,信息化资源建设迟缓,思政课教学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抬头率、参与率不高,使得思政课教学不能有效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