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所探索,一些学校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从总体上看,本轮改革兴奋点没在课堂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强,而课堂又是主阵地上的主峰,要实现提质增效,最需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目前的减负特别关注作业的减量与优化,这种关注是必要的,但又是有欠缺的。实际上,作业是教学与学习之后的活动,是‘马后炮’。某些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于是课堂不行作业补,以作业取代教学、弥补教学。如果教师讲得好,学生学得好,就可以少布置作业,学生的负担自然减轻。因此,作业之前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方法技巧至关重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减负,比通过减少作业实现减负,更为基本也更为重要”。[3]对此,校长、教师多有正确的认知,如图3-1-2所示,56%的校长、教师在回答“‘双减’后要实现提质增效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时,在课堂教学、作业改革、课后服务、考试检测等四个选项中,将课堂教学放在了第一位。
图3-1-2:“双减”后要实现提质增效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省教育厅出台了《江西省义务教育教学基本规范》,围绕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考试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设区市也相继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活动提出具体意见。开展体美劳“晒课表”工作,推动课堂教学与大课间、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有机衔接,让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发展艺术特长、丰富劳动体验。各地课堂教学的主要探索有:一是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改变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然后用题海战术、机械练习来巩固知识的传统做法,让学生主动、积极、有兴趣地学习。二是深入研究每一个学生。学生基础不一,天赋不同,思维品质各异,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实现各得其所的发展。三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授人以欲”。比如,南昌市广南学校、景德镇市乐平九小以课题为抓手,创建思维训练实验室,开设思考力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总体上看,“双减”以来学校和教师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作业改进上,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度不够。调查显示,75.3%的教师表示“双减”以来课堂“没有变化”,只有18.9%的教师认为“有显著变化”,更有5.7%的教师认为学校普遍重作业轻课堂。48.7%的教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更有18.3%的教师认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习惯了“你讲他听”,说明接受式学习依然是课堂的基本样态。如图3-1-3所示,超半数学生学习目标和动机不够强烈,主要靠教师又“推”又“拉”。
图3-1-3: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