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现代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末期,心理尚不成熟,容易受外部因素干扰,在面临一些压力性事件时经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高中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可能会产生一些难以预料和控制的负面情绪。因此,为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保证后续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必要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而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对自己总体生活状态或者生活主要方面的一种稳定、概括的认知评价,也是反映心理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具有较低生活满意度的个体往往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容易引发抑郁、心理功能失调。此外,焦虑和抑郁是青春期两种常见的、发生率较高的情绪问题(Costello,Mustillo,Erkanli,Keeler,& Angold,2003;Polanczyk,Salum,Sugaya,Caye,& Rohde,2015)。于晓琪等学者对近十年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近十年来我国高中生抑郁的风险检出率高达28.0%,而焦虑的风险检出率也高达26.3%,且焦虑的风险检出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张亚利,靳娟娟,俞国良,2022)。如果高中生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不仅会出现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现象,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正常的生活学习,还可能会增加物质滥用和自杀的风险(苏朝霞,康妍,李建明,2011)。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Bronfenbrenner & Morris,2007),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个体自身、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本研究以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作为评估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考察睡眠质量、学习压力、感恩、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家庭功能、心理安全感等因素对高中生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