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焦虑总体上有所缓解,但少部分家长焦虑不减反增,社会及家长评价学校“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观念无...
2025年10月13日
(二)家长焦虑总体上有所缓解,但少部分家长焦虑不减反增,社会及家长评价学校“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观念无根本变化
调查显示,“双减”后多数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焦虑趋缓,意识到“双减”虽然可能会牺牲“一时”的应试利益,但会换来孩子“一生”的长远利益,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教育如果是高质量的,就要为学生的一生着想,培养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素养,会做题重要,会表达更重要,而会创新会合作最重要,这些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兼容的”。[2]但也有近四成家长表现得“比原来更焦虑,觉得心里没底”,甚至想利用别人“减”这个难得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味道。原因在于:第一,政策规定要“减”,但升学竞争压力未“减”。面对“中考”后普职分流,压力前移,有选拔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焦虑。第二,原来有校外培训机构“兜底”,觉得“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现在校外学科类培训压缩到极限,求“补”无门,“急火攻心”。
虽然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下,“双减”后社会及家长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有一定变化,但有24%的教师认为实际上仍是单一看分数、升学率,如图3-1-1所示。分数高、升学率高,“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相反就会是“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而且,社会及家长评价学校更多的是看结果,不重过程,通俗地说,只看最后中考有多少学生升入顶尖高中,而不问三年前学生入学时程度如何、三年过程中学业进步如何。认为社会和家长评价学校看重过程、看重学校进步程度的教师仅34.4%。
图3-1-1:“双减”后社会及家长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有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