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清一个认识
2025年10月13日
(一)廓清一个认识
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合理界定学生的“学习负担”,防止陷入“钟摆思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学者指出,我们要减的“负”不是指苦、累、忙本身,而是与苦、累、忙相连的绝望、机械、无意义,减去这些“负”之后,让苦与希望相连,让累与意义相连,让忙与生动有趣相连。在希望、意义、生动中培养出一个能吃苦、能扛累、能经忙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才是有力量的,才可能是有担当的,才是我们教育所指向的。[7]“双减”,不是减学习态度,不是减勤奋度;“双减”,不是不学,而是要更加自主、更加勤奋,要更讲方法、更讲策略地学。既要防止以往那种单纯“拼时间”“拼体力”地加班加点、恶性补课、野蛮用脑,造成学生眼睛近视了,腰椎弯曲了,身体累垮了,心理抑郁了;也要避免似乎“双减”就是不要负担了,就是不要“发奋”“刻苦”学习的精神了。有超过1/5的教师反映“因为学习压力小了,学生学习态度不如原来认真、刻苦”,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迹象,事实上“在某些地区和学校出现了学生学业质量下降”的现象。[8]要避免每次改革对前一次改革的否定,每次改革对更前一次改革的否定之否定,教育经不起“折腾”,这方面在美国、苏联等国家有过教训,我们也有过教训。在“双减”中要努力避免忽视基础、削弱质量的现象。有些东西可减,但有些东西必须加,教育从来就不是单一做减法,要综合运用加减乘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