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合教育为抓手,促进特殊教育公平有质量发展

(三)以融合教育为抓手,促进特殊教育公平有质量发展

推进融合教育,实现适宜发展,才能让残疾儿童青少年和普通儿童青少年在融合环境中相互理解尊重、共同成长进步。对于我省有三分之二的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情况,融合教育显得尤其重要。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擘画了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的蓝图,将推行融合教育作为我国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方向。在追求优质教育的今天,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推进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职业学校的深度融合,推进医教、康教、科教融合,不断丰富融合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同时推动构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体系,加大对特殊教育专业支持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深入推进融合教育中展现新作为,开创融合教育发展新局面:一是组织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有序组织具有特殊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到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去给予专业的巡回指导,通过专业教师的帮扶,让普通学校有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师得到特殊教育专业的帮助。二是加强普通学校有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师培训,提高普通学校教师的特殊教育能力。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普特融合教育活动,促进普特教育融合发展,培养他们的帮扶、合作、团队精神,促使他们共同健康成长。尽可能地帮助特殊学生克服自卑心态,培养他们充满自信的心理。尽量减少残疾对特殊学生学习包括对其他孩子造成的一些影响,逐步消除普通孩子家长的一些疑虑。

江西省特殊教育融合资源中心依托豫章师范学院,成立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鉴定和咨询专家委员会。资源中心建立了“家校申请—医学诊断—专家筛查—教育主管审核—教育评估—个别化教育服务”的认定和运行机制,规范了随班就读个案服务流程,为普通高校、各县(区)特殊教育学校(资源中心)实施融合教育提供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发挥了学校利用专业优势服务社会的功能。南昌市西湖区以融合教育理念为根本,聚焦教育质量,以特殊儿童为中心,以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随班就读成效。一是队伍建设有力度。严格随班就读教师配备,5人及以上随班就读学生配备1名专职资源教师、2至3名兼职资源教师;5人以下配备1至2名兼职资源教师;与高校签订资源教师培训合作协议;制定《西湖区中小学教师特殊教育培训方案》,将特殊教育教师、资源教师纳入全区教师培训计划,并将特殊教育理论培训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实行资源教师表彰单列;严格随班就读教师准入标准及聘任、考核、退出机制。二是教学研究见深度。深化课程改革,研制特殊教育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评价为引领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六个一”教研和课程改革:重点资源教室每半月接受一次片区巡回指导,每月接受一次区级巡回指导,每两月承担一次区级观摩活动;普通资源教室每半月接受一次片区巡回指导教师的备课点评,每两月接受一次区级巡回指导教研,每学期接受一次区级专项督导评估。三是专家指导多维度。坚持“专家+巡回指导”相结合的专业指导模式,聘请国内外知名特教专家,有各高校特教教授、心理博士,省内医学专家和市教科所特教教研员等,共同承担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教师培训、业务咨询等工作,选派资源中心优秀教师组成巡回指导团队,指导和管理所在片区的随班就读工作。四是家校合作有温度。组织各类专家面向家长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指导活动;为每个随班就读学生精心挑选3—5名助学伙伴,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同伴助学活动;每月开展一次融合活动,有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班级同学的互动活动,还有由特殊学校教师、随班就读学校青年教师、大学生、慈善机构人员组建的志愿者队伍,也会定期走近特殊学生,帮助开展个别化辅导,积极营造融合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保障各类特殊儿童少年有学上、上好学,推动融合教育持续发展,全面促进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深度融合。南昌市盲童学校在2020年9月与青山湖区融合教育试点校南昌市新才学校签约,为随班就读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培训与指导服务。两校持续开展校级合作交流,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及做法,普特融合,共促发展,为融合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南昌市培智学校依托“融爱教育”之哲学,打造融爱教育,通过多维途径不断丰富融合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已形成“教育、医学康复、职技培训”为一体的办学模式。景德镇市特殊教育学校利用瓷都得天独厚的条件,把陶艺作为聋生职业技术教育的首选课程,从小学开始开设陶艺课,并以基础美术课作为辅助课程,让聋生通过学习书法、素描、色彩、图案、国画等技法,来促进陶瓷彩绘技艺的提高。学校完善聋、盲、残障三类教育体系,打造以陶瓷为重点的职业教育特色品牌,将学校建成特色教育鲜明、学生素质全面、师资队伍过硬、管理机制科学、教学质量优良的精品特校。鼓励特殊教育学校开发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加强与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教育,不断更新理念、提高标准、创新意识,建设高品质现代化特殊教育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