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融合不深入,呈现表面化

(三)普职融合不深入,呈现表面化

尽管推行普职融合强调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应该互通往来、合作共享,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但目前这种融合不够深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普职不等值。普职等值是实现普职融合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普职等值的基础上,普职融合才能成为可能。目前普职两种类型的教育社会地位悬殊,使得普职双方合作程度不高。从前面的调查中发现,在采取普职融合的措施上,比较多的是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师资共享(48.27%),场所、设施共用(42.57%),而课程互选、学分和学习成果互认、学籍互转等相对较少,双方之间的往来通道并没有实现充分的相互贯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普职融合不够深入。

课程融合是普职融合基本的载体,但从现有的实践探索来看,普职课程融合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上均遇到重重困难,普职两类课程依旧分离,在课程设计与开发方面缺乏理论指导,设置的课程往往是普教课程与职教课程的简单拼凑,并没有真正打破“学术”知识与“职业”知识的障碍,离实现“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深层次融合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