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与能力建设并重,重点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

(四)资源配置与能力建设并重,重点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任务,努力促普及、强保障、补短板、提质量,统筹实施普通高中突破发展工程和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工程,全面完成普及攻坚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促使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集合各方力量,结合当地实际,齐心协力,把普通高中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其次,按照新高考改革的要求,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切实解决教室资源、教学装备、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最后,提高公办高中学费标准。根据当前的平均收入水平,参照周边省份的做法,建议将新的普通高中学费标准调整为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倍以上或者按平均每学期1000元左右重新核定,进一步提升学校自主发展能力,加大高中阶段学校的建设与改建、扩建工程,有效增加高中阶段学位。二是根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精准配置教育资源。我省县域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县域的高中阶段教育仍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区域,建议省政府积极争取中央政府资金,以转移支付、专项经费、特殊项目、对口支援等方式,根据地方、学校的具体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就越多,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就更高。建议:根据各市的人均GDP等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人口结构指标、产业结构指标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外部环境要素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优质均衡发展的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生均经费、高考招生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内部环境要素,依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和指数计算办法,形成地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数。据此判断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难易程度,分梯度测算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需求、资源标准,有重点快速地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工作。三是持续有效地支持高中阶段薄弱学校、经济欠发达县域高中阶段学校的能力建设。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绝不仅仅是毛入学率的提升,更是教育过程、教育质量的提升。高中阶段薄弱学校、经济欠发达县域高中阶段学校的能力建设对于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首先,提升高中阶段学校校长的思想力、执行力、领导力,推进教育家办学纵深发展,发挥办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学校管理中展现创造性与活力。其次,加强高中阶段学校的制度建设,形成高中阶段学校管理标准,改革对高中阶段学校的评价方式,从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从传统的以升学为主要评价的指标转向对学校办学全过程评价,包括办学条件、学校特色、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等,特别要关注增值评价。再次,促进高中阶段学校文化建设,建设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为学生健康成长设置良好的学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最后,推进高中阶段生源的均衡分配,改进中学招生考试管理办法,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