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概述
2025年10月13日
一、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概述
按照中小学设计规划中的规定,我国中小学校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中小学校。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农村学校的布点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当时主要以“村村办小学,片片办初中”的模式进行建设。城市则以街道为单位进行中小学空间布点,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学校间插其中。1986年,为适应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和分灶财政体制,农村开始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同时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普九”的过程中,我省根据国家提出每1.5万人口建1所初中,每所小学的服务半径不超过1.5公里的布局标准,逐步形成了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格局。
我国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就近入学、适当集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等口号,拉开了我国学校布局调整的序幕。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2002年和2003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达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工作。
我国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特征。在国务院下发了相关通知、文件后,各省各地都依序展开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