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划先行

(二)规划先行

在当前中小学布局规划中,影响中小学布局总量的技术指标因素主要有千人指标、学校规模、班额人数、生均用地等。千人指标是确定适龄儿童数目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中小学人数的多少,而且不同的地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乡村,其千人指标截然不同。我省农村人口多,密度大,分布不均衡,经济、教育基础有很大差异,小学、初中各自面临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在进行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尤其是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时候,必须对基础教育各学段办学的相关指标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提前做好规划。

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新型城镇化进程需求,坚持以顶层规划引领农村中小学校发展布局,推动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城乡教育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严肃、务实的顶层规划是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提。教育规划在事前预见和防止问题、引领发展上都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应严格规范规划程序、严抓过程管控、严管编制质量,以论证起草、修改完善、征求意见、当地政府审批、省政府审定等多个流程确保规划质量;建立布局规划动态调整及修编机制,坚持动态平衡、精准施策,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健全的落实机制是保障顶层规划落实到位的关键。如果不能落到实处,再好的教育规划也是空谈,而且还将损害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应完善系列落实机制,确保顶层规划落地不走样。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让规划落实在阳光下进行,要求规划落实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二是建立工作进度和质量警示制度,实行定期调度制度,督促各地找准重点、难点问题,以倒排工期、挂牌督战等方式,确保各地完成规划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