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农村中
小学布局调整视为一个
行政问题,忽略了其科学属性
一些地方政府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简单地看作是一项行政工作,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背景、缘由、目标等重要元素理解模糊、片面、简单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在保障每个农村儿童能够得到教育机会的前提下,对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优化与整合。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对中央调整精神的深入领会,不能全面地分析和理解调整工作,对布局调整政策的认识模糊甚至片面,将“调整”简单化地理解为就是“撤并”和“减缩”农村中小学,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错误地理解为甚至等同于在一定年限内(甚至在短期内)撤减一大批农村中小学,从而导致布局调整工作的简单化、形式化与“一刀切”。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将农村中小学调整视为“政绩工程”,盲目追求撤并的数量与速度,以“提前”“超额”“提速”完成布局调整为口号和目标,脱离了农村实际,弱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