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高质量的缺失问题
家庭教育对个人发展影响深远。虽然家庭教育近些年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社会认可,但是,优质家庭教育的缺失现象依然突出。据相关调研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子女优先关注现实性因素,对发展性因素的关注度较低。家长的教育关注点能直接反映其教育态度和期望。调查中发现,家长现阶段最关心孩子的方面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安全(65.95%)、习惯养成(55.47%)、日常学习(53.58%)、人际交往(37.89%)、自理能力(33.75%)、性格养成(28.09%)、兴趣爱好(19.47%)、情绪情感(11.93%)。综合来看,健康安全、日常学习都属于现实性因素,家长对这两项关注度较高,而除去习惯养成排在第二位之外,家长对于人际交往、自理能力、性格养成、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关乎子女未来成长的发展性因素关注度较低。可见,家庭教育立足点仍旧将子女“成才”置于首位,而对子女“成人”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虽然很多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在身体力行上做得远远不够。“隔代管理型”“亲戚管理型”“自我管理型”“放任自流型”现象还比较严重。调查显示,小学生家长回家后的主要娱乐活动为“看电视、玩电脑或手机”的高达45.63%,这一现象大量挤占了亲子互动时间。特别是城镇小学生减负并未减压,学习仍是家庭教育重中之重。学生对学习感到不同程度的“累”,且该数据随年级上升而上升。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往往影响他的思想意识,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居于特殊地位,往往会产生特殊化的思想,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家中“小皇帝”,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疼爱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目标超出孩子的实际可能,成为子女的负担,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极易产生自卑心理,这是当下小学生家庭教育的严重问题,而且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婚率上升导致单亲家庭增多,单亲家庭中有的家长视子女为累赘,经常训斥、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对孩子有求必应,以弥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长期生活在这样氛围里的孩子,极易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另外,不少夫妻关系不和或是婆媳相处产生矛盾,经常出现争吵或冷战,使得家庭气氛紧张,让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