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独立自主——认清江西经济实际,探索基础教育发展新路径,这是基础教育最自信的精神之魂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再到长征出发,江西人的独立自主精神一直被世人认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地区生产总值快速攀升但始终处于中游水平,2021年江西地区生产总值近三万亿元,已是不错成绩,但与其相邻的福建、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六省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经济总量最小的安徽也达到4.3万亿元,在“环江西经济圈”众多省份包围下江西显得黯然失色。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独立自主精神时刻鞭策着新时代的江西人主动探索基础教育发展新路径。
1.教育投资成为一般公共预算最大支出。基础教育因其公益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特点,决定了地方政府承担了统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体责任。江西省探索出一条“小财政”办“大教育”的发展新路,教育连续10年成为江西省一般公共预算第一支出。全省不断强化基础教育发展的支持保障,在政策制定、财政投入、机制完善等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基础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首要领域,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稳定在18%左右。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249.3亿元,同比增长2.1%。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基础教育项目资金约56亿元,较2015年增长约10%。2016—2021年江西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155.2亿元支持公办园建设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每年安排约10亿元为24个县的103万名农村中小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明确了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助标准分别不低于600元/年、200元/年,保障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不低于650元/年、初中不低于850元/年、普通高中不低于1000元/年、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不低于6000元/年,全省基础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逐步健全。
2.全省各市积极加大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南昌市财政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2021年全市教育支出138.05亿元,较2020年135.11亿元增长2.94亿元,增幅2.18%。其中,2021年市本级教育支出26.42亿元,较2020年26.08亿元增长0.34亿元,增幅1.3%。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与在校学生人数平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较2020年均有所增长,实现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助力全市重点教育领域高质量发展。赣州市财政坚决落实中央有关教育经费投入“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2021年萍乡市投资7.43亿元新建扩建多所学校。2021年宜春市着力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问题,全面补齐教育短板,全市新改扩建城镇中小学32所,增加学位3.94万个,课后延时服务覆盖率达95%,“双减”减负不减质,新增中职学位5288个。抚州市制定了《全面推进市中心城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市县合力、部门联动共同攻坚,投入资金6.3亿元新增公办幼儿园43所,增加公办学位13500个,实现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的目标。鹰潭市加大化解大班额的力度,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计划将“十四五”期间的14个教育项目集中在2021—2023年实施,项目完成后,可新增小学学位11350个,初中学位1800个,高中学位2100个。
3.县区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适应城镇化需求。抚州市南城县加速教育项目工程建设,推进县乡村三级幼儿园建设,加大城区教育项目投入,满足群众“学有所教”需求,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幼儿园建设,投入4000万元,主动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加大城区教育项目建设力度,在城区启动了4个重点教育项目建设工程,投入2.7亿元。九江市修水县2021年全县财政教育投入13.7亿元,争资争项资金投入2.92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教学环境,让所有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萍乡市芦溪县近年来投入资金3.6亿元新建幼儿园46所,改建38所,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园全覆盖,学前班向幼儿园全面转移,2020年底芦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3.5%,公办在园幼儿数占比63.5%,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两项指标,均远超2020年全国85.2%和84.74%的数据。景德镇市昌江区持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更好的教育,2021年全区教育支出达1.99亿元,比2011年增长67.48%。瑞昌市近三年投入项目资金78875.07万元,新建了瑞昌市第七小学、瑞昌市码头中学、瑞昌市第二幼儿园等项目,补齐城区教育短板,有效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的问题。全省各地结合经济现状,发扬独立自主精神,努力探索基础教育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