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指明了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我省各级各地高中阶段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大思政课”建设全面推进,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广大高中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针对“小眼镜”等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加强体育美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毫不松懈抓好高中学生近视综合防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上升,劳动教育在高中阶段学校广泛开展。
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一座革命旧址旧居、每一处革命纪念馆、每一个革命圣地都在诉说着风雨兼程的故事。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由浅入深地进入学生脑中和心中,学校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开展了一系列有创意、有特色、有深度的主题活动。一是带着“立体感”挖掘。南昌市新建区第三中学上千名学子参与录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文化讲演节目——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江西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承制的《闪亮的坐标》,诵读李大钊所作《青春》,感悟革命先驱领风气之先、开时代先河的赤子之心。南昌十九中的爱国主义氛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有了更丰富的内涵,通过宣传红色百年、开展红色讲座、描绘红色答卷等方式,奏响了“前奏曲”“理论曲”“光影曲”“感悟曲”“文化曲”“实践曲”“初心曲”“协奏曲”等八部曲,师生们在立体、多面的主题活动中涵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和高尚品德。二是融入“代入感”理解。怎样才能把党史学深悟透?“代入”最重要。“不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这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南昌汽车机电学校的党员师生们来到于都,采取“专题党课+红色故事演讲+红军长征纪念馆现场教学+学习交流”的模式,重温那段红色历史。三是怀着“敬畏感”践行。“让身边党员讲身边事,以身边党员激励身边人”是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最朴素的方法。全省不少学校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榜样来校宣讲,组织学生外出寻访,在先进事例的感染中,在交流谈心的过程中,师生们更加了解了党员的入党初心、成长历程,以及为党奋斗、为党奉献、为党牺牲的崇高事迹和真实感悟,在校园内、家庭中、社会上都汇聚起了“无问西东跟党走”的广泛共识。
我省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有特长地发展。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一直坚持着以学生全面培养全面发展为核心,对于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高度重视,不断丰富课程体系。南昌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注重打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萍乡市芦溪中学为了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邀请历届校长、书记返回母校召开“芦溪中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共商大计。赣州市兴国县平川中学始终以“诚朴”为育人目标,遵循“读书养志,明德修身”的校训,大力弘扬“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的办学理念,历苦益坚,经久弥新,筚路蓝缕,弦歌不绝,不断发展壮大。九江市都昌一中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全国各大院校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赣州市南康中学始终坚持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将劳动教育融入高中生的日常课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