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公平得到进一步强化

(六)初中教育公平得到进一步强化

1.义务教育对接帮扶有了新成效。近年来,我省在24个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县(市),每年安排6亿余元为5900余所学校的125万名农村中小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共资助贫困学生836.06万人,发放资助款178.68亿元,资助款及时足额发放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手中,实现贫困学生资助“不漏一人”。

2.控辍保学持续发力有了新作为。表2-3-1显示,全省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动态清零,原来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2019年以来,江西共劝返4483名辍学儿童少年复学,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966人,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零辍学”。畅通随迁子女入学“绿色通道”。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大、流动强、集中城区等突出问题,通过城区学校扩容增量、向民办学校购买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纳入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和财政保障范围等措施。全省安排投资了5.56亿元新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确保30万人口以上县(市、区)全部独立设置特教学校,覆盖全省100个县(市、区),全省各地控辍保学持续发力有了新作为。

3.薄弱学校薄改探索有了新路径。全省教育系统在边、贫、老、少地区继续发力,在解决学生营养餐、明厨亮灶、资金补助、校园硬件薄改、基础设施完善、电教设备提升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乡村艺术教育师资力量普遍不足、艺术课程开不齐、配套硬件不足等问题。在统筹用好现有音体美教师的基础上,省教育厅师资处从省级层面优化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学习实践考核机制,增加赴基层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的考核权重,常态化、长效化引导推动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结对支教,帮扶艺术教育薄弱乡村学校,推出大学生音体美实习支教补齐艺术教育短板,助力乡村基础学校“双减”全面推进,满足乡村素质教育发展,实施以来已经交流轮换了5万多名老师,受益学生超过200万人。

4.全省乡村教育面貌有了新颜值。为了给乡村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省最大限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下达2021年省级教育共同事权转移支付资金3亿元,支持各地加强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思政课建设、体美劳教育,优先补齐农村学校短板,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革命老区学校倾斜,一系列惠民工程促进教育公平。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施“全面改薄”,累计投入资金291.06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15816所,竣工面积1932.29万平方米,完成设施设备购置学校15510所;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累计投入资金87.84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793所,校园校舍建设面积409.37万平方米,完成设施设备购置学校2258所。当下江西,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大都是漂亮、牢固的建筑,成为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5.江西留守儿童关爱有了新通道。在当下,江西仍有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相隔两地,每一个外出务工家庭都受困于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家里经济水平提高了,父母和孩子却疏远了。对此,共青团江西省委牵头联合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于2019年开始试点实施“童心港湾”项目。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问题也慢慢“拨开云雾见朝阳”,全省各地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太阳村等关爱服务阵地,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关爱服务体系。安义县乔乐学校“我陪留守儿童做顿饭”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入选省文明办重点扶持工程。关爱留守儿童,留下的是温暖,守住的是希望!当前,共青团江西省委牵头将以全年新建童心港湾不少于2000个,每年不少于4000万元、三年累计不少于1.2亿元面向社会各界筹集社会资金为目标,扎实推进关爱留守儿童童心港湾项目建设,用心用情守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