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教育的“坎”“坡”“峰”难以顺利越过

(三)初中学生教育的“坎”“坡”“峰”难以顺利越过

初中是中学的初级阶段,也是向高中过渡的一个阶段,一旦初中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高中学习成绩就很难上去,甚至根本没有就读普通高中的机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情况很大程度上还决定着高中表现。因此,许多初中学生家长非常焦急。初中生没有高中生成熟,但他们自以为长大了,渴望被当成“大人”看待,家长既要陪伴左右又不能过度干预他们的生活。前面提到初一是道“坎”、初二是个“坡”、初三是座“峰”,拉开初中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让学生顺利过渡好初一这道“坎”、初二这个“坡”、初三这座“峰”。

初一这道“坎”,实际上就是要打破小学学习模式的桎梏。小学内容简单,通过记忆、家长辅导与监督即可确保学习成绩良好,到了初中,学科多了,内容丰富,难度加深,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思维能力要求高,家长也难于辅导,所以不少学生刚上初中就表现出了不适应,很难打破小学学习模式的桎梏。

初二这个“坡”,实际上就是叛逆、自卑、自负等负面情绪这个“坡”,难以爬过去。大多数学生在初一时情绪还算基本稳定,到了初二就有很大变化,有些学生到了初一那个暑假简直像变了一个人,更加叛逆,更加不服管教,更加自负或更加自卑。十三岁左右的年纪正是叛逆的高峰期,心情容易大起大落。既不像初一那样用小学生思维思考问题,又没有成熟的思想面对初二阶段出现的问题,当出现成绩下滑、朋友有不良爱好、自己对某个异性产生了朦胧的情愫等情况时,他们就开始慌乱,开始情绪失控,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一般情况下初二会出现大范围的“断层现象”,学生之间的成绩会大面积拉开差距。

初三这座“峰”,实际上就是学习效率上限问题。教师常说,初中到高中,一峰又一峰,爬过这些峰,未来就有海阔天空的希望。初三是学习生涯的转折点,在这场“中考大战”的准备阶段,学生的压力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主要体现在自我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大,导致他们心理起伏以及青春期问题集中爆发,这也是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第一个困惑期。初三最不能浪费的是时间,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决定中考成败的关键。因为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归纳总结能力有区别,导致学习效率上限也有区别,如何引导学生懂得“舍弃”与“得失”就是最好的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确保把有限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