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的提质问题

(五)“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的提质问题

江西省教育厅等部门2019年印发的《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课后服务的基本原则、服务内容及机制保障。2020年秋季学期,课后服务工作在全省实现县域全覆盖。2021年3月,教育部颁布“睡眠令”,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促使我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管理更加规范。2021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已实现“应开尽开”,全部落实课后服务时间“5+2”要求,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6%。课后服务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步丰富完善,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进一步减轻,家长焦虑得到有效缓解……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调查中发现,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质量与资金管理存在风险。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出台的宏观指导性文件,对课后服务工作的资金使用管理并未出台操作层面的规范性文件,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课后服务方案,不利于防范服务质量与资金管理的风险。二是服务内容相对单一。课后服务主要以课后辅导、业余兴趣班为主,虽然在内容形式上有所创新,但仍难以满足学生在生活技能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的需求,有些课后辅导占时较长,变相延长上课时间,不利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些兴趣班看似热闹,比如工艺品手工制作、厨艺比赛等,低年级学生最终都要靠家长协助完成,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三是课后服务指导教师严重缺乏。调查反映,学校在现有师资条件下开展课后服务特别是音体美或学生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课,严重缺乏相关的专业教师。四是课后服务的场地和设备不足。有些富有特色与创意的专业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需要有相关的场地和仪器设备,很多学校的教学楼已最大化利用,缺乏更多的场地开展课后服务,很多农村学校也因种种原因缺乏相关的仪器设备,不具备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项目,直接影响了课后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