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阶段学校结构,为教育普及提供多样适切渠道

(五)优化高中阶段学校结构,为教育普及提供多样适切渠道

要实现高中阶段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必须首先写好“普及”这篇文章。全省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启动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这将对进一步优化江西省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夯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所需人才的战略储备、加快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也为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优化学校结构布局和专业设置,创设多样化发展的必备条件。多样化发展需要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更需要办学条件和学科专业设置的适应性优化。要根据各市以及县域人口变化趋势、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新建、易地搬迁、改扩建、撤并、转型等方式不断优化高中阶段学校结构布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和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列入当地重大工程项目。改善办学条件,探索与实施高校对县域高中托管帮扶路径,重点向县域高中和县级职教中心倾斜。二是推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首先,协同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渠道,在初级中学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引入职业性向、能力测试,帮助初中毕业生合理规划未来,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轨道。其次,协同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过程,建议有条件的地区举办综合高中实现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教师互通,加强培养普通高中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通识知识。最后,协同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考试,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修完职业课程后可以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高考,做到高中阶段教育出口的多样化、选择化,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轨道之后能够根据新的情况重新选择。三是推进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分化期,学校不应预设学生的发展轨迹,而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首先,新建、改建、扩建高中,建议以综合高中为主的方式进行,融合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让学生毕业时既可以获得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技术证书,也可以参加高考,获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其次,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以学生为本,改革培养模式,进一步增加培养方式的弹性,刚性、弹性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以学习为本,改革教育内容,进一步增加教育内容的选择性,必选性、选择性相结合,着眼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认知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最后,促进高中阶段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以课程为中心,除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学校结合地方文化、学校传统、学生需要、教师能力等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形成学校发展的文化特色;以学校章程、制度为抓手,把学校发展的特色课程、文化固化到学校的章程、制度之中,形成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学校特色建设制度化、常态化,以此熏陶学生,促进高中阶段教育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