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基础教育

(一)理论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基础教育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战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立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把服务民族复兴作为重要使命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基础等。

1.坚定办好新时代基础教育历史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制度体系基本完善、育人质量稳步提高,为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有效支撑国家人才战略,显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新时代10年基础教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坚定了我们的历史自信,更加增强了我们在新征程上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的信念。

2.深刻理解党赋予基础教育的崇高使命。在战略地位上,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战略方针上,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战略任务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在战略举措上,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在战略支撑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育人机制,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数字化。

3.切实增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聚焦育人根本问题,着力做实培根铸魂。建立健全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机制,强化学校党组织政治功能和领导作用,牢牢把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聚焦支撑人才战略,着力培育创新素养。加强科学教育,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聚焦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振兴乡村教育。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坚持特教特办。聚焦提升教学效能,着力增强发展动能。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材、应用新方法新技术能力水平,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聚焦优化教育治理,着力深化综合改革。落实政府办学主体责任,保障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健全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育人机制,推动形成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全面落实幼儿园、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加快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切实保障学生安全,营造良好的教育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