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李润生 占莉莉 赵 立 李雯琪
【摘要】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坚持“五育”并举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要求。调研表明,目前我省中小学对劳动教育普遍比较重视,但同时也存在着对劳动教育理解重视程度不一、劳动教育课程形式单一、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需加以改进。本研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小学教师劳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打破学科壁垒并建构层级式课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等策略建议,以期各方深化对新时代劳动教育意义价值的认识,从根本上重视劳动教育。
【关键词】江西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策略建议
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属性。2015年7月20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一〔2015〕4号),明确指出了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劳动者、劳动精神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论述和深刻阐释,强调了劳动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2019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劳动教育的地位,坚持“五育”并举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劳动教育,努力建设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1年8月,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明确指出,中小学劳动教育与体力劳动永远不会过时,应该继续抓好体力劳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对劳动课程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这也标志着义务教育课程新蓝图正式进入实施层面。
此前,劳动教育的课程实施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一部分而列入的,现在被分离出来,体现出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达到了新的高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教育特征、劳动教育形态、中小学生的群体特点等均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传统劳动教育提出了挑战。基于此,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对新时代背景下江西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