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胸怀天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胸怀天下的“大先生”,这是基础教育最雄厚的时代担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工作,勉励广大教师甘当“铺路石”,做学生的“引路人”,做“四有”好老师,期望广大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大先生”之“大”,在于胸怀天下。江西历来重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全省基础教育教师数量逐步增加。我省中小学专任教师数量由2019年的45.15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48.76万人,增长8%,小学师生比为1∶16.14,普通初中师生比为1∶14.33,普通高中师生比为1∶16.06。2020年完成全省中小学教职工核编43.39万个,较2018年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前增加编制3万余个,师资配备进一步优化。在全省大力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进一步扩大省属师范大学本科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范围。全省中小学教师数量逐年增加,学前教育的教师编制与教师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2.全省基础教育教师素质不断提升。一是注重师德师风教育。2019年底教育部等七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省教育厅等七个部门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措施》的要求。近两年,各级各类学校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勉励全省基础教育教师做立德树人的表率,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措施》要求抓好落实。二是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近两年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教师进一步加强学习《中(小、幼)学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三是进一步抓好“国培计划”的落实工作。2021年是我省实施“国培计划”11周年,中央财政投入我省“国培”专项经费达10亿元。我省按照教育部统一布置规划,基本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培训基础教育教师近百万人次,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常态化,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培计划”的实施还带动了地方政府对教师培养培训经费的投入。我省省级培训经费由每年200万元增加到每年3000多万元,市、县两级教师培训经费也逐年增加,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基本得到保障。“国培计划”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和体现,充分利用省市县校多方资源,实现师生共生共长。四是注重引导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从整体上提升了基础教育教师素养。
3.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2020年4月,省教育厅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全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优化师资均衡配置、提升人事管理效能,着力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实施范围为各县(市、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在编在岗教师,人数超过37万。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三个“统筹”、四个“完善”:统筹教师编制管理、统筹教师岗位管理、统筹绩效工资管理,完善教师按岗聘用制度、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完善交流轮岗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在南昌县等18个县(区)开展了改革试点,2021年逐步扩大了改革试点范围。
4.中小学(园)教师的幸福指数逐步提升。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制度”“优秀教师进入景区免门票”“万师访万家”等政策,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有力提升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的满意感、获得感、幸福感。连续开展四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评选,推选了支月英、江风益、张俐、程风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师德典型,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贯彻“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落地见效,2020年全省中小学教师平均增加收入1.72万元,中小学(园)教师的幸福指数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