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九)扎实开展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2021年5月印发的《江西省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幼劳动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从“以感悟劳动价值为基础,推动劳动教育入脑入心;以丰富劳动实践为抓手,推动劳动教育落实落细;以遴选典型示范为引领,推动劳动教育对标对表;以开展科学评价为导向,推动劳动教育提质增效;以夯实基础条件为保障,推动劳动教育行稳行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做法,扎实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幼劳动教育一体化,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指南。2021年5月《关于遴选创建江西省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的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启动第一批省级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遴选创建工作。2021年6月印发的《江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明确将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重要内容,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举措和体制机制,形成一批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省大中小幼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省小学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历练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本领。一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按照教育部的课程计划开设综合实践课,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比如种植、手工、科技小发明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与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二是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积极鼓励、引导学校根据学校实际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了茶艺、种植、手工等校本教材供师生使用。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各地各校通过统一招聘与聘请社会力量等方式引进有资质、有能力的机构或教师,如在陶艺、手工、种植等方面有特长的社会人员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四是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教育。引导学校加强与当地企业、工厂、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的合作,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农场,学生在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体会劳动艰辛,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组织学生走到菜圃、农田、鱼塘,通过锄地、播种、除草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生产劳动,有效培养学生的“亲农”意识,获得良好的职业体验,去除娇气。

两年来,我省小学教育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努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江西落地生根、生动实践,在于全省小学教育人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奋斗,在于全省小学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与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