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融合教育,创建良好融合特殊教育新生态
江西省特殊教育融合资源中心应该以资源整合、搭建平台、提供支持为目的,为全省特殊教育教师、随班就读教师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家长,提供综合性的资源获取和教学研讨场地,注重多方力量融合,促进融合教育,创造良好的江西融合特殊教育新生态。一是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安置工作。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做到“全覆盖、零拒绝”,稳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确保全部残疾儿童少年归入学籍管理。二是全面推行“一人一案”教育服务。以融合发展为导向,以普通学校为特殊教育发展主阵地,优先采用普通学校就读的方式。对能够适应普通教育的轻、中度残疾儿童少年,优先安排就近或到指定的具备条件的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对能够适应特殊教育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安置到特教班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对到校就读有困难的重度或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力争做到融合无缝。三是加强随班就读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随班就读任课教师既要能胜任普通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能胜任特殊教育教学工作。随班就读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相较于普通教师要更加专业、全面。随着我国融合教育的深入发展,满足特殊儿童少年的特殊学习需要是随班就读教师的必然职责。因此,要将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化能力。理论培训包括对不同特殊儿童少年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随班就读教学策略、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资源教室的功能与运用等。实践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通过实地观摩资源教师的课程实施情况后,为学校中的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别教学计划,并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和实施,由指导教师进行评课、指导,从而将培训过程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通过教育实践学习,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及时改进自身教学实践的不足,提高差异化教学能力,坚持差异投标、多样施教、个别辅导的教学思路,为特殊学生学习提供专业化的课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四是加强社会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通过纪录片、新闻报道等形式展示特殊教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无私奉献的精神,鼓励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开展扶残助残、彰显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的公益活动,为特殊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特殊教育状况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