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双减”工作初显成效

(七)初中“双减”工作初显成效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省对照教育部的“五项管理”的工作要求,抓实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压实各级管理职责,制订重点任务清单,细化具体举措,形成长效机制,以“小切口”推进“大改革”,实现“双减”政策的高效落地。

1.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正本清源。我省一直注重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工作,特别是“双减”政策出台后,2021年江西成立“双减”专班,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双减”配套文件46份,召开省级规模相关会议19次;启动2021年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督查行动,组建“双减”工作专班,推动“分片包干”责任制,推出24条落实举措,派出12个督查组明察暗访,覆盖全省。同时省教育厅通过“两减”“三管”“四严格”“五提高”的举措同向发力,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省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由2020年6月的3082家压减至52家,压减了3030家,其中转型1167家,注销1863家,压减率达98.31%。江西100个县(市、区),有97个县(市、区)压减率达100%,如期完成了教育部规定目标,推进了江西教育生态良好的发展态势。

2.初中教育课后服务提质增效。2021年秋季开学后,省教育厅指导各地制定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农村乡镇中心校及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积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要求各地各校在师资和服务内容上下功夫,增强学校课后服务的吸引力,真正让学生在校内“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精”。截至2021年12月,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460余万人,参与率96%以上;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28万余人,参与率94%。对300余万学生和家长开展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满意度96.42%,家长满意度96.54%。课后服务的提质增效,让江西的“双减”工作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促使江西教育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3.促进初中教育城乡协同发展。2021年12月,江西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学生成果展示活动在共青城市举行。围棋对弈赛、车辆模型比赛、陶艺比赛、航海模型比赛……来自全省各地的87支中小学代表队同场竞技,秀出了崇尚科学、锐意创新、勇于挑战的精气神。比赛中,农村孩子的身影也出现在赛场上,这是江西基础教育打通薄弱环节、促进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成果体现。“双减”不只是做减法,还要善于做加法,于“增”“减”之间构建起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和良好的教育生态,为乡村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最大限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2021年,江西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14.6亿元,支持各地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实施;下达消除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资金6亿元,用于新建及改扩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下达2021年省级教育共同事权转移支付资金3亿元,支持各地加强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思政课建设、体美劳教育,优先补齐农村学校短板,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革命老区学校倾斜。一系列惠民工程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促进全省初中教育城乡协同发展。